撰文/朱致賢(經典雜誌叢書編輯)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
「停車!」從莆田文甲碼頭前往賢良港媽祖祖祠的半路上,司機將方向盤一轉,開入一條沿著海濱荒地新闢的筆直公路。眼前景象引起我們注意,連忙要求停車下來仔細端詳。
只見四面空曠的大片荒地上,一道尚未鋪設柏油的寬闊路基直通海邊,路旁散落著製作路肩用的水泥範塊,像是閒置已久。道路盡頭直指著海灣對岸的湄洲島,而有「海上布達拉宮」之稱的湄洲媽祖廟,就沿著島上山脊蟠踞著,場景荒涼而夢幻。
「這裡本來是一大片海灣,近年填海造陸,蓋了五座大橋,要興建一座『媽祖城』,把莆田市政府、莆田一中和市立醫院都搬遷過來!」司機的話讓我們吃了一驚,莆田市區明明遠在四十公里外,而賢良港(港里村)則是偏鄉僻隅,只因為地近湄洲,卻竟有如此驚人的造鎮計畫。
根據官方發布的資料,初期規畫媽祖城核心區占地五點六八平方公里,其中四點七平方公里為填海造地,總投資額三十億元人民幣。後續並計畫投入三千億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一兆四千六百億元)建設港口、能源、鋼鐵等基礎設施,承接台灣石化、紡織、造紙、電子資訊等產業的整體性轉移。而整個媽祖城,將會是擁有博物館、五星級酒店和度假中心的政治、經濟、生活和旅遊複合城市。
不只莆田,目前天津也投入包含台資在內的兩百億元人民幣打造「天津媽祖文化經貿園」,打出「媽祖文化、台灣美食」的宣傳口號;連被列為貧困縣份的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都準備斥資一億元興建「媽祖文化園」。理由不約而同,都是看上「上千萬台灣媽祖信徒」的信仰熱度與投資實力。
來到湄洲島上的「媽祖文化影視園」,遊客們興味盎然地在宋代漁村、海底龍宮逛遊拍照,順便選購幾個「福、祿、壽、財、丁、貴」吉祥鎖,祈求心想事成。
今年初,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推出開年大戲《媽祖》,邀請林心如、劉德凱等台灣演員參與演出,以平均百分之四的收視率創下近年該頻道的新高,尤其是以神話題材創下「收視神話」,更引起諸多討論。《媽祖》劇集殺青後,湄洲媽祖廟董事會保留主要拍攝地的造景和道具,斥資六千萬人民幣開發了這個影視園,吸引大量遊客參觀。
要說媽祖是當前中國最紅火的傳統神明,大概不為過。乍看之下大陸瘋媽祖似乎較諸台灣還猶有過之。然而大陸的媽祖信仰真的如此熱烈嗎?實地到較具規模的幾間媽祖廟去走一遭,觀察香火興盛的程度,卻又不是這麼回事。
說穿了,大陸的媽祖熱,相當程度是衝著台灣香客和台商而來的。
循著湄洲媽祖廟的參道階梯一路往上,可以見到大甲鎮瀾宮捐建的儀門、東石笨港口港口宮捐建的山門、新港奉天宮捐建的梳妝樓,苑裡慈和宮捐建的觀音殿,鹿港天后宮(舊祖宮)捐建的朝天閣和松山慈祐宮捐建的香客山莊,山頂上還矗立著北港朝天宮捐建的和平女神媽祖石雕,遠眺著海峽對岸的台灣。
而規模龐大、高壯華麗的南軸線新建築群,由十九公尺高的牌坊、可容萬人的廣場、弘仁普濟天妃宮、順濟殿、敕封天后宮和靈慈殿等組成,同樣是在台灣媽祖廟和信徒的大量捐款下建成。
攔不住的湄洲進香熱
分靈和進香是台灣媽祖信仰的兩大特徵。早在咸豐年間,每年便已有數千人從南北各地到北港朝天宮進香,也有不少宮廟前往湄洲進香的記載。
「民間信仰中,每尊神明的靈力來源不同,譬如王爺來自水與火,而媽祖的靈力,則是必須回到源頭求取。」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張珣指出,宗教與社會人群之間存在著比喻關係,分身神要定期回祖廟,外地移民也要定期回到原鄉,神的進香與人的回鄉合一,強調飲水思源的觀念,更凸顯了傳統社會裡,神明、社區和居民之間共同的生命連帶。
日治後期,中日關係緊張戰雲密佈,兩岸分隔,一九三五年後湄洲進香成為絕響。一九四五年雖然短暫恢復進香活動,但很快又隨著國共對峙,再次隔絕近四十年之久。
對於重視靈力來源的媽祖信仰來說,無法回祖廟進香將造成信仰邏輯上的危機,必須找到變通的辦法。於是原本就已是島內信仰重鎮的北港朝天宮,在台灣總督府封贈匾額加持之下,順理成章地取代了湄洲祖廟的位置,成為信徒們絡繹前往朝拜、求取靈力的信仰中心。
忽忽數十年過去,台灣的媽祖信仰,似乎已然建立了一套自給自足的靈力體系,不假外求。然而隨著兩岸關係融冰,一九八七年七月,台灣解嚴,壓抑多年的媽祖信徒們卻隨即有所動作。
當年八月底,一艘宜蘭頭城籍漁船「進豐三號」為了躲避颱風進入南方澳漁港,在檢查哨被發現密艙內堆滿了大陸走私品,其中包含媽祖、關公等數尊神像,全部沒入蘇澳分局,準備送到「匪貨處理中心」銷毀。
南方澳南天宮副主委,時任縣議員的陳正信回憶道:「我去蘇澳分局洽公,發現其中有五尊湄洲來的媽祖神像,想到南天宮是媽祖廟,應該爭取,所以趕緊告訴南天宮的主委林源吉,請他處理。」南天宮隨即透過鎮籍國大代表楊吉雄向副總統李登輝請願,獲其首肯疏通,以尊重宗教活動為由,將這五尊神像交由南天宮管理。
這是一九四九年後台灣宮廟首次公開供奉湄洲媽祖神像,消息轟傳全台。十月十二日安座當天,信徒們蜂擁而入南天宮爭睹媽祖「本尊」。確切的香客數量無法估計,但三天下來,廟方供應的平安湯圓就被吃掉一萬台斤,南方澳地區磨糯米漿的機器還被磨壞了三台。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福建平潭島國際港碼頭上,湄洲媽祖神像準備通關前往台灣。經過文革的中斷,近年來大陸各地媽祖廟致力於重建信仰。
[Not a valid template]↑ 北港媽和湄洲媽轎班並列,儀仗各有特色。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灣民間旺盛的生命力,及數百年未間斷的信仰傳統,造就媽祖信仰生動的民俗風情。北港朝天宮廟會活動時,信徒在神轎下點燃大量鞭炮恭迎南非開普敦媽祖,稱為「喫炮」,炮炸瞬間聲勢驚人。
[Not a valid template]↑ 鋼管辣妹吉普車隊迎媽祖,呈現饒富趣味的在地風貌。(攝影/朱致賢)
[Not a valid template]↑ 虎爺原為媽祖座騎和廟境護衛,在台灣也發展出歷史悠久的虎將軍信仰。
[Not a valid template]↑ 預計投入三千億人民幣的媽祖城,目前已完成填海造陸工程。
[Not a valid template]↑ 新建的安海朝天宮與集合住宅比鄰。在近年大陸火熱的經濟發展潮流下,傳統民間信仰逐漸成為人們精神上依賴的安定力量。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