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島系列】北海道 愛與愁 愛努人寂靜的「返鄉」路

撰文/郭怡青(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杜志剛(經典雜誌攝影)

來到日本最北端囉!」背向一海相隔的庫頁島,觀光客爭相在標示著「日本最北端之地」的紀念碑前入鏡,千里迢迢來到人口僅四萬出頭的小城市稚內,為的就是在位於北緯四十五度三十一分的宗谷岬留下到此一遊的影像。

隔海四十三公里的庫頁島,是日本人口中的樺太、俄國人口中的薩哈林島。清朝時,中國將外東北割讓給俄國,近百年來主權不明確的庫頁島成為日俄相爭的舞台,反反覆覆地飄盪於兩國之間,最後隨著太平洋戰爭的落幕完全歸屬俄國。

撇開滄桑歲月裡中日俄三國的領土之爭,不可否認卻經常被遺忘的是那座島嶼上曾經居住著愛努(亦稱阿伊努)民族。在北海道洞爺湖八大工業國高峰會(G8 Summit)的鎂光燈下,六月六日終於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原住民的愛努人,原本分布於本州東北地區、北海道、千島群島、庫頁島以及堪察加半島,在無情烽火下被迫移居北海道,多數難逃慘痛命運。而今,被大和民族(和人)視為發現庫頁島的江戶探險家間宮林藏的紀念銅像,雖然到不了彼岸,只能鎮守在宗谷岬無聲地歌頌殖民歲月,然而愛努人的悲歌卻早已被粉飾在寧靜之中。

位於北海道首府札幌近郊的野幌森林公園裡,有一座一百公尺高的百年紀念塔,炫耀的是一八六九年北海道的開基。園內還有一片五十四點二公頃大的北海道開拓村,五十二棟遷設自北海道內各地的歷史建築,猶如時光回溯到拓荒時期的街市、農村、漁村與山村。

那一年是明治二年,面臨北方俄國的虎視眈眈,日本為確保勢力範圍,理直氣壯地將愛努人的大地變成天皇的國土。江戶末期的佐賀藩主(即諸侯)鍋島直正在維新政權下出任首屆開拓督務,蝦夷地易名北海道,從此正式併入大日本帝國的版圖。

在愛努人眼裡,北海道是「愛努摸西」,意即「人所居住的大地」,這是相對天界「卡姆伊摸西」的稱呼,他們相信萬物皆有靈,當天界諸神來訪人間時神靈會藉由熊、鯨、鷹等海陸空的大型動物化身。外國人通稱為鄰人「西桑」,對於和人還有一種較為鄙視的稱呼「下摩」,有侵略者之意。中國「元史」中提及的「骨蒐」,是關於愛努人最早的文獻,換句話說,愛努社會至少在十三世紀就已存在。

另一方面,古墳時代(西元三世紀半至七世紀末)形成於本州的大和王朝,自古視東部以北為蠻夷之邦,泛稱蝦夷,在鎌倉時代是流放罪犯之地,移民越渡津輕海峽的和人,為了漁林資源與原住民糾紛不斷。到了江戶時代,蝦夷一詞成為與和人進行交易的愛努人專稱。德川幕府為鞏固統治者地位,賜和人後裔為松前藩,在蝦夷地(北海道太平洋沿岸與千島為東蝦夷、日本海沿岸為西蝦夷、庫頁島為北蝦夷)全面展開權力支配,進行改俗政策,企圖「和化未開化的土人」,以防他們在俄國的慫恿下暴動。明治政府承襲了這種同化政策,不但禁說愛努語、禁止男性帶耳環、女性臉上刺青、送靈儀式等風俗以及捕魚打獵的生活方式,更強制改名入日本籍。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林呈蓉指出,「國民國家」(nation-state)的社會意識,是十八、九世紀形成於歐洲的新概念,也是摸索中的近代國家必經之路。誠如當年歐洲人視和人為「不文明」,和人亦視愛努人為「未開化」。打從一八五三年美國以武力逼迫鎖國政策的日本開港以來,日本在不平等條約下逐漸喪失自主性,導致江戶幕府瓦解,維新政府認為最大的危機來自貧窮落後,唯有邁向文明開化的大道,才足以制衡歐美列強。

只是如果北海道的發展從明治時代算起,少說也忽略了千年的原住民社會,愛努人又情何以堪?在過去的迫壓與同化下,許多愛努人極力隱藏身分免遭歧視,如今統計得出的愛努族人口不到三萬,僅占北海道的百分之零點五,就算實際數字應乘倍,仍不過是百分之一,從愛努觀點來探討這個島嶼,或許是拿放大鏡在看問題。然而北海道大學愛努.先住民研究中心的常本照樹所長認為,台灣原住民人口也不過占全國的百分之二,依然能夠受到重視,可見多寡與價值並不相關。

奈何弱肉強食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似曾相識的情節,在每一個國土反覆上演——強勢的外來民族為達到統治目的,制訂出各種不一定適合原住族群的政策,擾亂了傳統生活步調,甚至導致某些族群絕跡。

十七世紀當大陸先民大遷徙台灣時,台灣原住民也被稱「番仔」,飽受歧視壓榨,然而清廷禁止移民開墾山區的封山令,減緩了後者被同化的速度,間接地讓他們的文化得以保存。日治時代,台灣原住民政策與北海道如出一轍,皆以改變風俗、勸農、教育、醫療等方面試圖同化,國民黨執政後也是大同小異。

一九八○年代台灣原住民興起大規模的民運,在鍥而不捨的抗爭下,終於在一九九四年正名為「原住民」,更於二○○五年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憲法保障、原住民立法委員保障名額以及中央原住民專責機構,奠基了台灣原住民政策的大躍進。

泡沫化的愛努民族

相形之下,排山倒海的國際輿論雖然為愛努民族帶來新局面,落實愛努權利之路依舊崎嶇漫長。「現在說恭喜還言之過早,接下來政府將成立有識者懇談會,結論不是一天兩天就會出來。」關東愛努風之會會長長谷川修解釋。遲來的正義固然是值得喝采的歷史時刻,實質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長久以來被消音的愛努人還在觀望。

明治初期新上任的維新政府積極地採取同化措施,並從本州以及海外殖民地大量移入勞工開拓北海道,徹底破壞了愛努人的生活環境,導致他們窮困潦倒。一八九九年的「舊土人保護法」,以勸農與近代教育為重點,美其名是保障愛努生活,然而不適合農耕的贈地無法改善貧困,反而加速了同化。

直到一九九七年,愛努運動才出現了轉機,「二風谷水壩案」的勝訴以及「愛努文化振興法」的通過,認定了愛努文化的獨特性。一九八八年北海道政府在二風谷愛努傳統領域上著手興建水壩,遭愛努民運家貝澤正以及於一九九三年成為唯一的愛努參議員的萱野茂等人所反對,告其侵犯土地權,最終獲得勝訴,法官認為「國家對於先住少數民族的愛努文化必須做最大限度的考量」。儘管如此,當時政府沒有認定愛努為原住民。甚至在去年的「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表決贊同的日本依舊不願為愛努正名。

愛努.先住民研究中心的常本照樹教授指出,從法律學的角度,日本政府的顧慮不難理解,因為這等於是承認侵略,其中牽扯到一定程度的自治權以及土地賠償等問題。

愛努民族博物館學藝員北原次郎太分析,通常原住民權利推得動的國家,都是政府也有相對的訴求,「像台灣政府可藉由原住民文化來強調島嶼的獨特性,突顯與大陸的不同,但對於日本政府而言,愛努復權有什麼好處?乾脆讓我們的民族性自然地消失在現代社會裡。」

湖畔邊的小茅屋裡,穿著傳統服裝的愛努人圍著火爐大跳祭靈舞,這樣的場景,是白老愛努民族村才看得到的文化再現。如同台灣的平埔族,愛努文化已在現代社會中泡沫化,真正會說愛努語的人可能不到十個人。到愛努人口密集的村落二風谷走一遭就知道,愛努人的生活與和人完全沒有兩樣,說日語、打電腦、開汽車、看韓劇。

礙於教育的缺乏重視,一般和人對於愛努民族缺乏認知,有些人甚至認為先住民就是日本人的祖先。「現在應該已經沒有純粹的愛努人了吧?以前他們會在臉上刺青,現在根本看不到了。」現年四十八歲的針灸師山田毅彥無心地說,北海道出身的他,不曾聽過「舊土人保護法」,更不知是法令禁止了愛努人的刺青風俗。

一九八六年,日本中曾根康弘首相曾因一句日本是「單一民族國家」引發軒然大波。雖然日本列島的大和民族超越百分之九十五,「單一民族」的色彩濃厚,然而這僅是在民族優越感的作祟下的「神話」。除了北方的愛努民族,還有南方的琉球民族,以及華裔、韓裔移民等等。

光說大和民族本身,也是在兩次大移民時先後來到日本列島的繩文人與彌生人混血的後裔。雖然從最近的粒線體(mitochondrial)DNA研究論點,繩文人與彌生人的基因與分布於東北亞的人種雷同,愛努人與琉球人的基因也十分相近,但北海道大學愛努.先住民研究中心助教山崎幸治表示,從民族學的角度,他們各自擁有獨特的文化,從外型長相到語言文化都異於和人,的確可以說是不同民族,就像東北亞也有許多不同民族。事實上在明治以前,和人也不認為蝦夷屬於大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北海道(本島)小檔案】

  • 首府:札幌
  • 面積:77,981.87平方公里
  • 位置:日本列島最北的島嶼,也是日本第二大島,在世界排名第二十一位。南方隔津輕海峽對望本州,北面隔宗谷海峽對望庫頁島,東方則隔根室海峽對望千島群島(現為俄羅斯領土,但日方認為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是日本固有領土);西臨日本海,東南面為太平洋,東北面則是鄂霍次克海。
  • 人口:約557萬人
  • 政治:日本1都1道2府43縣中唯一的「道」
  • 經濟:根據北海道廳經濟部的資料顯示,二○○五年度北海道總生產額為一九兆七千四百一十六億日圓,約日本總生產的百分之四,在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縣中排名第七。相對於日本整體的產業結構,北海道偏重於第一產業(農牧漁林業)及第三產業(觀光服務業),第二產業(製造業)則相對低迷。
  • 氣候:最北端為寒帶、最南端為亞寒帶氣候,無梅雨、少颱風,年均溫6至10℃左右,乾燥涼爽。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北海道是日本的農業王國,十勝是北海道的莊稼之鄉,蘆筍栽培近年來備受矚目。
[Not a valid template]↑ 年獲量達一千多公噸的漁業,是此地的傳統產業之一。
[Not a valid template]↑ 綿延雪景是北海道冬季的魅力所在,每年飛來釧路濕原過冬的丹頂鶴姿態優雅,有「雪原貴婦」之稱。(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融合傳統與流行音樂概念的「Yosakoi索朗節」,是札幌市為促進觀光舉辦的初夏盛會。
[Not a valid template]↑ 營造近乎自然的環境,讓遊客能夠觀察動物生態的旭山動物園,人氣居高不下,是北海道觀光發展的典範。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2則 留言

  1. 嘉義市讀者 說:

    アイヌ人在中國《元史》中的記載是「骨嵬(ㄨㄟˊ)」而非「骨蒐」。
    打字時有了誤差?或者作者另有引用資料?
    感恩。

  2. ong 說:

    怡青小姐:

    恭喜你們完成北海道的訪問專題囉!!

    我0627-0701也再去北海道大學開會回來囉!

    北大的常本照樹教授有提到妳們去訪問,他有說妳的日文很好喔!!

    ong /nccu/alcd 0713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