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分和合】驕傲與重擔 前南斯拉夫分裂之二塞爾維亞篇

撰文/張子午(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張雍(經典雜誌特約攝影)

別漫長的冬日,初春的貝爾格勒洋溢著歡樂的節慶氛圍,人們悠閒地在街道上與公園內漫步,坐在戶外喝咖啡談天說地,又適逢五月第一個週日是東正教復活節,有長長的連續假期,許多人出城野餐郊遊,或者到山間海邊度假。

而對另一些人而言,這段日子除了是調劑身心的休假,更是重要的朝聖之日,朝向塞爾維亞人信仰的聖地:科索沃的佩奇(Pec)。

「小時候我常去佩奇,但後來戰爭爆發就此無緣重返,直到去年因研討會的機緣才在戰後第一度踏上,心情非常複雜。回到過去是你國家的一部分,現在當地的阿爾巴尼亞人卻以非常不友善的眼光望著你,感覺實在無比奇怪。」阿扎漢默打包好行李,準備和朋友開車到佩奇度過復活節。

儘管不會是段輕鬆的旅程,但對阿扎漢默來說,「那是塞爾維亞中世紀歷史的一部分,是我們精神文化的搖籃,當你真正在裡面時,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瀕危的聖地

「這裡對塞爾維亞東正教的意義,就像梵諦岡之於天主教。」佩奇教區的約凡主教(Bishop Jovan Culibrk) 說。中世紀塞爾維亞王朝的黃金時代根植於科索沃,而從十三世紀開始,佩奇就是最高領袖牧首的所在地,塞爾維亞東正教現任牧首愛任鈕(Patriarch Irinej of Serbia)二○一○年上任時,仍然在此登基。

只是登基以後,牧首並不會留下來,而是回到貝爾格勒,儘管是信仰精神的原鄉,實際上這片土地已不再屬於塞爾維亞人。「非常悲哀的事實是:佩奇這整座城市過去曾經有一萬五千名塞爾維亞居民,如今只剩下八人。」約凡主教說道。

一九九九年北約介入,大舉轟炸塞爾維亞後,粉碎了米洛塞維奇最後的「大塞爾維亞」野心,終結科索沃戰爭。之前被塞爾維亞軍隊驅離的阿爾巴尼亞人,在美國及北約協助下回到家園,最終於二○○八年宣布獨立。換成住在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節節敗退,原本居於科索沃的四十萬名塞爾維亞人,已有二十六萬被迫離開,而在歷年來間歇的族群衝突中,無數間教堂遭到焚毀破壞,包括神聖的佩奇教區。

「在前南斯拉夫時代,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發起要求自治權的大規模抗議時,教堂就在一九八一年被燒毀,二○○四年又在全國的動亂中遭到破壞。」約凡主教說。而這些衝突都並非近代的新鮮事,而是持續不斷的多舛歷史。「你看到院區中央的石頭殘跡嗎?那是十四世紀末土耳其軍隊劫掠過的痕跡,後來奧匈帝國的軍隊還曾將教堂當成馬廄使用,許多十三世紀的壁畫直到二○○六年才修復完成。」佩奇教區已被特別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瀕危世界遺產」。

戒備森嚴的大門口停放著一輛裝甲車,還有沙包築起的掩護工事,得小心翼翼將護照交給站哨的北約科索沃維和部隊(KFOR)士兵,換證後方得進入參觀。「近年來局勢已經平靜很多,我們在這裡不只為塞爾維亞人守護精神聖地,也是為全人類文明。」約凡主教帶著僅存的幾位神職人員、修女,孤獨地在飄搖風雨中燃亮這個民族的光。

要了解這個民族,以及他們在巴爾幹複雜的分合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或許得先了解他們對歷史的自豪、對精神的追求、對犧牲奉獻的使命等種種近乎執念的深層意識,到底從何而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佩奇教區是塞爾維亞東正教聖地,現由北約部隊駐守戒備,士兵們難能得空聆聽修女解說教堂文物。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九九九年北約轟炸塞爾亞,迫使塞軍停戰,終結科索沃戰爭,前軍事總部廢壚仍矗立在貝爾格勒。
[Not a valid template]↑ 佩奇教區總主教約凡在敉堂內替新生兒洗禮。雖然科索沃已不再屬於塞爾維亞,卻仍是民族精神與信仰的中心。
[Not a valid template]↑ 塞爾維亞全國有百分之二的人口為穆斯林,世居西南方的諾威帕札一帶,孩童正在學習禮拜程序。
[Not a valid template]↑ 貝爾格勒碉堡城牆旁的武器博物館瀰漫濃厚的戰鬥氣息,從土耳其帝國時代一直到二次大戰,此地發生多次激烈的戰鬥。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