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論壇】慧命的工程 SARS與人類發展

撰文/許木柱

二個月來,SARS肆虐導致台灣民眾陷入極度的驚慌與混亂,來勢洶洶的冠狀病毒已經毫不留情的奪走近三十條寶貴的生命,也意味著三十個家庭的痛苦與哀傷。當舉國上下都在全力「抗煞」之際,民眾若干特殊的現象則顯現出台灣社會相當獨特的文化思維。若從人類發展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將會比較容易理解看起來似乎相當荒繆的現象。

在報導SARS的問題時,大多數媒體除了迅速反映大家所關心的疫情之外,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報導一些稀奇古怪的現象。最明顯的例子是第一線醫護人員兩極化的表現:有許多值得敬佩的醫護人員毫不畏懼的執行抗煞的任務,甚至犧牲了三位護理長的生命;但有少數人則企圖衝出防疫線,甚至有醫生隱匿不歸隊,充分展現「聞煞色變」的本色。民眾的表現也同樣的兩極化:有迅速提供支援的慈濟志工及積極配合隔離的民眾,也有人不願被隔離而漏夜逃離。

在防疫設備方面,最基本而簡易的預防方法,除了量體溫、勤洗手、避免接觸可能的感染源之外,戴口罩是最起碼的防範措施。但是直到五月中旬,許多地方仍然一罩難求,因而出現若干可笑的現象:有些人以女性胸罩充當防疫口罩,甚至連女性的防護墊都用上了。

引起SARS的冠狀病毒寄居於家禽(特別是雞隻)身上,已有相當長的時間,對於人類原本不會造成立即的危險,但經過突變後,則對人類構成嚴重的威脅,不僅病程短,而且致死率相當高。

從適應的觀點,冠狀病毒的突變可說是病毒適應外在環境的結果。與此相似的是:人類為了適應外在環境,很自然的會形成一套特定的行為模式、理念或制度,這就是所謂的文化。

SARS的問題畢竟是台灣近半個世紀來重大的流行病災難,因此,民眾的反應基本上都反映了人類求生存的本能。從人類發展學的觀點,人類如何適應各種不同的病毒,應該從醫療、心理、社會與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才有可能與病毒共存,也才能理解一般民眾的行為反應。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