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今年的金鼎獎頒獎了,由文化部的新聞稿中提到:「經典雜誌本屆囊括出版獎「最佳人文藝術雜誌獎」及個人獎「最佳專題報導獎」兩項大獎,表現十分突出。」評審委員對《經典》獲獎評語:「內容規畫十分完整,食衣住行育樂,無一不涵括其中。素材廣泛,文字優美,且報導深入,編排也十分大器。和世界密切接軌,既具前瞻性,也不乏沉痛反省力,是一本充滿愛與關懷的優質雜誌,值得大力推薦。」
台灣的媒體業界原本公認是擁有華人最好的環境,有民主自由的社會,有教育水平整齊的讀者,雖不是有真正大量的閱讀人口,但環顧中國與新加坡、香港等地,這已是華人最有自由度的國度了。但這個大環境並沒有被珍惜善待,近年來或因電子媒體的崛起與面對網路等新平台的競爭出現,部分傳統媒體的經營不善於是轉而趨利導向,如此導致令人搖頭嘆息近視淺薄的今日媒體生態。而原本媒體的獨特社會公器角色,也泰半淪為向利益與利潤低頭的商業團體了。
在一片色、羶、腥與如施振榮先生所指的半盲文化掛帥環境中,無怪乎歷屆的金鼎獎評審對《經典》一路上是讚譽有加。實際上《經典》的存在,某方面也是一再地告知大眾,愛知樂智的讀者在台灣絕不是少數,而一味八卦與謾罵的媒體並不是真正的讀者市場。新聞的自由,媒體的公正超然性,其實並不在台灣這個傳統裡,但如看歐美為爭言論自由的抗爭,才能了解,媒體第四權角色的辛苦掙得,並不是一蹴可及的,是百年的鬥爭,自重自律的媒體終能贏得百姓的信任。
實際上,台灣步入文明序幕是坎坷與艱辛的。從早期目不識丁的唐山公與原住民的結合,歷經荷、日、清等異族的統治。而真正享有媒體自由的環境是九○年代中期之後,但部分經營者與從業者尚不能從威權統治期的心態下轉型。雖是在自由民主的外衣下二十年,但能像歐美培養出獨立卓越的公信媒體仍有長期的路要調整。
對一個月刊型的雜誌來說,《經典》專題的報導相對是有充裕的時間,但去年由黃子珊與潘美玲所撰寫的【唐風綢繆】系列專題呈現的獨特性與跨國採訪的深入與細膩度是其能脫穎而出的原因吧。而這正是《經典》長期對亞洲區域的報導與關注所累積的經驗所致!
島國的視野如果僅在島中,那所謂的夜郎國就是最好的形容!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