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尋找最後的媽姐 傳統女性的宿命與抗逆

撰文/黃子珊(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黃世澤(經典雜誌攝影)

果擇日要我嫁,我就去跳池塘。」一甲子前,不願屈服於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劉有弟,在廣東清遠老家掀起家庭革命,「我是認真的,我不會游泳,必死無疑。」為擺脫媒人糾纏,二戰戰火甫歇,她便收拾包袱,用紅包錢買了火車票,到香港找工作。

劉有弟最深刻的童年記憶,是母親在父親納妾後備受冷落的情景。那是她第一次明白到,生而為女人的宿命,「我恨父親,也不與其他男子講話。」拿著那張單程車票,她像一隻勇敢而孤獨的大雁,飛出老家大門,也飛出舊時代的陳規與束縛。鬱悶而苦澀青春,爾後在香港、新加坡和吉隆坡當保姆的歲月裡,逐漸蒼老。

如今在吉隆坡「精霞飛舍」齋堂安度晚年,與八十八歲劉有弟相伴的,是一盞孤燈,一串佛珠——她在神明面前發過誓:終身不嫁,自立更生。 劉有弟背後,是中國神祕而獨特的女性群體——自梳女。幾年前,當採訪團隊在馬來西亞找到她,便開始挖掘這個深埋於時間底層的自梳文化。

劉有弟出生之時,自梳風俗正值興盛。當時,未婚女子都會梳辮,出嫁時則由母親或女性長輩進行梳頭儀式,將長髮束成髻。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不想盲婚啞嫁、或不願屈服於婚姻中卑微地位的女子,都通過「自梳」易辮為髻。

整個過程就像辦喜事一樣。自梳前夕,女子用黃皮葉煮水沐浴,備好新衣鞋襪、妝鏡、頭繩、香燭、酒肴。第二天立誓之時,由長輩手握新梳子念念有詞,為少女梳髮:「一梳福,二梳壽,三梳靜心,四梳平安,五梳自在,六梳金蘭姐妹相愛,七梳大吉大利,八梳無難無災。」經濟寬裕的家庭會宴請親友,昭告天下。差別是,這是個沒有新郎的婚禮。

為了存錢宴客,劉有弟近四十歲才行自梳儀式。那一天,在吉隆坡一家寺廟,她在觀音前跪地立誓,把長髮挽成髻。整個過程沒有一絲猶豫,「自梳後就不能反悔,不然很『羞家』,人家會說閒話。」

二十世紀初,許多追尋身心自主、經濟獨立的廣東女子,一完成自梳儀式,便隨下南洋人潮來到港澳、星馬,走進大戶人家,開始日復一日刷衣洗碗、看顧小孩的家傭生涯。對年輕姑娘而言,包食宿的住家工能省下開支,對雇主來說,無牽掛的獨身女子,能專心照顧一家大小。

與時間賽跑的尋人之旅

當時港澳和南洋各大城鎮,每天都有身著白衫黑褲,腳踩木屐,梳著長辮子的「烏衣隊」穿街走巷,用她們帶著濃濃鄉音的粵語問價買菜,當地人喚她們「媽姐」。媽姐一稱由來,一說是粵人口中媽姐實指家傭;另一說是此為粵人對遠方親戚稱呼;也有人認為,她們的角色既像媽媽又似姐姐,故簡稱媽姐。

二十世紀後期,經濟、社會和文化結構改變,自梳亦隨之式微。然自梳非主流文化,自梳女多半目不識丁,生命中的豐盛和缺失、自梳文化的興盛與衰落之間,始終是一大段斷裂的空白。

如今,尚健在的媽姐已屆耄耋之年。她們剪去長髮,隱身於茫茫人海,像一顆沒入大海的雨滴。我們深知,必須展開與時間賽跑的尋人旅程。

入夜後的新加坡牛車水,悶熱依舊。商店燈火陸續熄滅,我們還流連在街頭。此時掌握到線索極其凋零,只知媽姐曾在這早期華人聚集地,合租「苦力間」(華工合租的房子)作為落腳處。幾近絕望的我們,最後在快打烊的老書店得到一線希望:「聽說搬到政府組屋了,你明天到社區的樂齡活動中心問問。」

見到胡瓊嬋時,八十四歲老人家正在搓湯圓,為街坊做點心。布滿皺紋的雙手,一如她曲折的生命軌跡――抗日戰爭時,父親餓死、弟弟病死,姊姊到香港工作後音訊全無,哥哥被抓去打仗,留下懷孕的嫂嫂。離開廣東中山老家,輾轉到新加坡當幫傭時,她只知道埋首工作,給嫂姪寄生活費。她沒有想到,青春和故鄉,最終都「回不去了」。

很多年後,當少小離家老大歸的胡瓊嬋,回到心心念念的故鄉養老,「冷就冷死,熱又熱死,我住不慣!」

她又折返新加坡。在這裡,十九歲的她因為不會開電燈而挨罵哭泣,「我們唐山是點火水燈的嘛!」在這裡,為了養家,她始終狠不下心買一碗三分錢的雲吞麵,「晚上只用熱水淋白飯吃。」在這裡,四十歲的她立誓不嫁,「頭還是我自己梳的!」也是在這裡,退休後的她在社區當義工、出席慈善活動為貧苦老人請命,繼續為最熟悉的「異鄉」貢獻僅有的餘力。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群居越南胡志明市的一班廣東女子,早年多從事紡紗或當家傭,為負擔家計,終身未嫁,彼此扶持至今。(攝影/劉子正)
[Not a valid template]↑ 李仙(坐輪椅者)在青春正茂時,離鄉背井到馬來西亞芙蓉工作,最後也在異鄉自梳、落腳,一生清苦。年邁重聽的姊姊李仙,每日總會坐在家中雜貨店前搖扇乘涼,對比鄰居和樂的家庭,更顯形單影隻。(攝影/劉衍逸)
[Not a valid template]↑ 佛山西樵鎮上的姑婆屋益善堂人去樓空,只有立願不嫁的關潤芬來打掃上香。早年自梳女神主牌不能置於家中,許多人便在姑婆屋買位子,冰玉堂以紅紙覆蓋仍健在的自梳女牌位。 [Not a valid template]↑ 黃齊寬穿上自梳時的衫裙,提著遠赴新加坡時用的皮箱,遙想昨日。縱然孤獨終老,對於自梳的決定,她始終無悔。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1則 留言

  1. 2015 年 12 月 25 日

    […] *点选更多看全文*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