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微小種籽,生長成高大樹木,集聚成林,遍佈成森;身在森林覆蓋率高達六成以上台灣島的我們,和森林的距離並不遙遠。本專題從產業、從土地倫理、從環境風貌、從生活文化說起……,帶讀者一起珍愛台灣,認識我們與這片綠地之間的密切關係。 more… |
作者黃佳琳多年來出海、潛水採訪,游走東海岸、西海岸、東北角龜山島、恆春半島墾丁、離島小琉球、綠島、蘭嶼、澎湖、東沙環礁,在一次次的環島重遊中,看見生物們的驚喜、震撼,進而為牠們擔憂,也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感到愧疚、憤怒與無奈。期許藉此專題能讓更多人親近海洋、愛護海洋,打開心的視野,找尋海洋保育與經濟發展兩全方式,為人與自然共存尋求一條永續之道。more… |
《經典》嘗試以「道」出發,深入了解發生在這些道路的故事:隱身在山林間的原住民獵道、漢人拓墾台灣的海道與河道、沈葆楨為開山撫番而開闢的官道、日本人為開採檜木、運送甘蔗而分別建立的森鐵、糖鐵…。以老照片、現場攝影與田野踏查為經、學者和文史工作者的觀點為緯,共同勾勒出舊道路的前世今生,嘗試從過去種種道途的履跡,尋索台灣未來的成功之道。more… |
本專題嘗試以人文角度,介紹台灣茶在產銷、食安、勞動人力、物種保育、技藝傳承、土地倫理等面向的內省外觀,希望每一個議題都能讓讀者繼續深思,品味一杯茶香的背後,我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茶願景?more… |
《經典》曾以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取經荷蘭、德國、日本等國,深入了解生活在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們,是如何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中,創造出「以人為本」的家園。一年後,為求裁量後的國外經驗,真能與台灣本地獨有的風土結合,《經典》再度出發,期待在島嶼上,尋找屬於自己的先驅者,看這些個人、團體、乃至政府單位,如何勇於嘗試,行於眾人之先,在節能、綠化、教育、醫療等領域,以友善環境的作法,為我們勾勒出未來家園的輪廓。more… |
一場從自身飲食行為出發的究竟之旅,深入現代飲食的產銷結構,探究食品鏈裡的吃、煮、買、種等階段,拉起消費與生產的連結,期望藉此看清當今餐桌的真實模樣,從而找到改變的契機。除了吃飽,我們有權利要求吃好。除了吃好,我們更有義務用吃,來維護地球的永續與美好。more… |
本專題深入探討信仰、族群、飲食、建築、生活空間、機車文化、便利、教育、運動風氣、媒體、產業、災難、飛行安全等面向。多元族群薈萃於台灣,型塑了台灣人的民族性、建構了台灣人的生活樣貌,並牽動著台灣人的觀念和情感,而我們都應學會尊重彼此,才能齊心面對挑戰。more… |
本專題紀錄近年我國糧食草根革命的三個面向:農耕、加工經銷與消費。探討化學藥物、食品添加物和基因改造食品的危害,環境友善種植和糧食自主的重要性,省思農業的根本價值。不僅重溫土地與人的親密關係,也體悟到享受食物的豐饒美好,與關心我們生存的環境,原是一體兩面的事。more… |
耗時二年,踏查八段海岸、十餘座離島,綜覽海國,延續對台灣地理的深度發掘,站在歷史的高度綜覽全局,排除萬難完成台灣海岸線與離島訪查,探討自然生態、海洋人文與災害防治,實地採訪並爬梳歷史文獻,搭配精彩攝影圖片以及一目了然的插圖說明。不僅是對這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的巡禮讚頌,也為海洋子民不畏艱險的勇敢精魂留下見證。more… |
《經典》耗時數年,實地走訪海內外重要茶區,從多元角度探討茶的歷史、產製、分級和行銷,呈現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樣貌,標識出茶在歷史長河和全球範圍中的時空經緯,也透過追尋台灣茶的過去、現況與未來,一探令人驕傲的軟實力背後,其深刻的芳醇韻味。more… |
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強敵環伺,這些令台灣人熟悉的字眼,也是本書探尋的十個小國共同的處境,它們並不囿於自身局限,靈活而快速地折衝於大國之間,融會多元,不斷創新,將精巧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在環保、教育和文創各領域,創造出舉世稱譽的驚人成就。與它們處境相仿的台灣,當可以在此經驗中,尋得開創新局的智慧與氣魄。more… |
從百岳、花山、宗教山、郊山,見證山林之美;從茶山、礦山、林場山、溫泉山,反省地盡其利;從原住民文化食、衣、住、信仰,借鏡先祖智慧。穿透島國的表相,方能紀錄台灣獨特的人地關係。以文字和影像,串接垂直高度的隔絕,接合台灣山林的時空切面,在以山林為海的島中之島上,試圖留住人地互動的脈動軌跡。more… |
從冰封千里的北國極地,到即將沈沒的熱帶觀光小島;從雨林莽原的原始國度,到精緻富裕的文明大國;從氣候異常議題到世界金融風暴,全球島嶼豐富多樣,自然生態絕色奇異,人文歷史百轉千折,彷如開在海洋上的朵朵艷蕊,引人駐足。《經典》費時兩年半踏查採訪,聚焦透視出角度獨特的島嶼故事。more… |
從出海口到源頭,上溯十二條台灣河川。一千兩百多公里的路程,採訪團隊重新界定溪河源頭,記錄下不同海拔的生態實相,也書寫了從過去到今日,島嶼的人文繁茂。在這不懈的探源行動中,拓展了一條探尋真知的道路;也從不同高度的思維中,持續反省文明與島嶼的相互依存。more… |
從渴盼道路到懷疑道路,這漫長的旅程,正是台灣由百廢待舉、經濟起飛、相信人定勝天,最後又復返原點,重新檢視人與土地的歷程。族群遷移、時代變遷、生態環境改變、產業興衰,每段看似灰撲撲的路面,地基俱是滿滿的故事。經典雜誌探訪十一條省道,依著道路的連結,島嶼開拓史也因此有了動線,串接區域發展與人文繁茂,逐條拼湊起來的就是「台灣脈動」。more… |
多災多禍的苦厄世間裡,為彌補各國政府資源分配不均、援助效率不彰,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組織」紛紛成立。歷經兩年時間,採訪小組深入歐洲、非洲、亞洲、澳洲二十國;從總部到田野,從前線到後勤:從聖潔之殿到黑暗之心,從南亞海嘯的驚世現場、印巴地震的斷裂山谷到東非的苦旱大地。本專題忠實見證這股善勢力的崛起、凝聚、散布與傳遞。more… |
從一六二四年切入,在原始部落中尋找今日繁花盛開的數位台灣。交織這次專題的經線與緯線,是人文與教育的台灣故事。從思想文化的蘊潤與文明教育的滋長中,探訪今日多元台灣的風貌與民間記憶的譜系。每次穿梭古今的嘗試,每篇再現歷史的報導,都是當代台灣的重新定義。more… |
回眸一甲子記載台灣在日治時期的變革。涵蓋當代基礎建設、公共衛生推動、農業躍進、城市現代化、工業化腳步與進程、原住民與台灣民眾的抗日到順服,廣及衍化新興的台灣美術。 |
數百年來,台灣與大陸間,關係千萬重。然而,現在卻侑於政治對立、文化認同等因素的糾葛,台海移民史成為兩岸社會最不可碰觸、最敏感的核心。唐山過台灣‧台灣進唐山,探究兩岸人民歷史、文化與社會淵源的台海移民史。 |
追尋著玄奘的足跡,《經典》踏上了西行的征途。從西安出發,於今中亞地區實地走訪,見證巴米揚大佛的毀滅、阿富汗的重生,在衝突頻仍的巴基斯坦覓得佛陀遺痕,並拜訪桃源不再的喀什米爾,最後親炙佛陀誕生的國境──印度。 |
公元一五四四年,葡萄牙水手航經台灣海岸,驚呼一聲:美麗之島!喚來西方世界對台灣的注意,把台灣推向西方海權勢力覬覦、駐足的舞臺,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與經濟上的重要性,才顯現出來。自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來臨,不畏驚濤駭浪、遠渡重洋而來的外來者眼中的台灣形象是… |
「南島語族的原鄉在哪?」是無數語言學家和考古學家永遠的追尋,循著研究足跡,勾勒「南島語族」的島嶼民族面貌,走訪近三億人口組成的南島世界。從馬達加斯島和復活島出發,經東南亞,深入大洋州,再回到台灣。每個島都是世界的中心,每個世界的中心都是一個島。 |
「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的根?」在歷經移民歲月的變動與滄桑,面對全球化的世紀挑戰,我們將透過歷史追尋深入族譜背後的宗族思維,讓每個人的故事匯聚成一條生生不息的生命長河。 |
在鄭和下西洋近六百年後的今天,《經典》以長達一年的時間,重新將那段湮遠的歷史,轉變成華人世界裏,六百年來唯一一本有關鄭和下西洋的完整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