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居芮筠(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組召集人)
瑞士蘇黎世機場車站。「請問下一班到伯恩的火車是幾點?」拖著二十多公斤的大行李,背上左一包右一包,我氣喘吁吁但心裡仍樂觀盤算著:買完車票應該會有時間讓我找水喝吧。「下一班車再過四分鐘抵達。」售票小姐將車票遞給我的同時,給了我精簡的答覆。還來不及哀嘆票價的高昂,我又急忙拖著行李箱,直奔月台,耳邊彷彿縈繞著swatch的快板滴答聲,「這可是個重視時間的國家噢!」一個聲音在腦海中浮現。穿過長廊、衝上斜坡、躍入車廂,車門隨即關閉,準時,出發。
身為每天搭火車上下班的通勤族,在瑞士見識到大眾運輸系統的效率,確實教我吃驚,不禁自嘲自己大概已經習慣台灣火車「不誤點不正常」的模式了吧。面積只比台灣大一點的瑞士,境內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覆蓋著阿爾卑斯山,鐵路網集中於北半部的平原,瑞士人使用鐵路的比例也居世界之冠。
在伯恩市郊的車站,月台上的時刻表引人注目。週一到週日,除了某些尖鋒時段有增加、假日則減少一些班次之外,其餘的發車時間,每個小時共四班,固定都是一分、十六分、三十一分、四十六分,連時刻表的編排都如此乾淨工整。也就是說,對於通勤族而言,這是個根本不用花腦筋去記,即使上下班時間調整,也無需特別查詢,就能知道下一班是何時的系統。
準時,很重要
「瑞士大眾交通工具的成功之道,在於『規則時段時刻表』(Regular Interval Timetable)。」瑞士聯邦交通部新聞官艾冰潔(Olivia Ebinger)在訪談過程當中,再三強調它的關鍵性。由於班次固定,間隔時間也等長,尤其在規模較大的轉運車站,進站的火車和離站的火車銜接得宜,將轉車所需的等待時間減至最低,讓瑞士的火車系統建立起全球的高知名度。
艾冰潔向我分析瑞士的獨特之處:「在德國,規則時段時刻表僅應用於大城市之內,並不適用於長程路段;在法國,雖然以高速火車TGV著稱,但轉車時間大概要等個二十至四十分鐘;而德、法兩國火車的誤點機率比瑞士高,更別說義大利了。」瑞士四面環繞人口和面積動輒都是十倍以上的大國,或許追求快速不是它的優先考量,而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串連起精確密實的交通網。
雖然瑞士人口僅八百萬左右,但因地狹山多的特質,使其境內人口集中於北半邊,尤以蘇黎世、伯恩、巴塞爾(Basel)三大城之間的伯恩高原(Bernese Mittelland)為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四百人以上。因此,瑞士可無法像美國一樣,路不夠大就另闢一條,反而必須致力於交通建設與管理。
最鮮明的例子莫過於,鐵路網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公車、纜車和船舶的網絡環環相扣,彼此相距不遠,轉乘時間也都接得緊湊,交通建設和都市規畫相依相合。
瑞士人的腦袋裡當然沒有植入勞力士,艾冰潔坦言,瑞士投資很多經費在維修交通系統,希望減少其故障的機率。此外,瑞士鐵路局(SBB)和其他交通單位都隸屬大眾交通工具協會(Union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他們藉由這個平台相互合作協商,討論出規則時段時刻表,讓整個系統變得簡單。
如此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其實源自於政府和全民雙方的共識。除了講求效率之外,也希望透過大眾交通工具的使用,減少碳足跡的製造。介於德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中間的瑞士,彷彿此區的心臟地帶,南北向運輸管道則如同穿越其間的大動脈。
。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瑞士小檔案】
- 地理位置:位於中歐阿爾卑斯山高峰中段,北鄰德國,南毗義大利,西壤法國,東接奧地利。
- 面積:41,277平方公里
- 首都:伯恩
- 人口與種族:約764萬人,德裔占65%、法裔占18%、義裔占10%、羅曼什裔占1%、其他占6%
- 官方語言:德文、法文、義大利文、羅曼什語
- 宗教:天主教占41.8%,基督教占35.3%,伊斯蘭教占4.3%
- 經濟:GDP國內生產總值(按購買力)為3,245億美元,排名世界第38名。以金融業為首的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為其經濟主力。近來年,瑞士逐漸受到國際施壓,要求調整行之有年的銀行保密制,以期能打擊黑金和逃漏稅。
- 歷史:1291年,今瑞士溫特瓦登(Unterwalden)、烏里及什威茲(Schwyz)邦組成聯盟以對抗神聖羅馬帝國。1513年聯邦擴大為13個邦。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定瑞士獨立及永久中立之國際地位。1848年制定憲法,奠定政府組織、人民基本權利,及各邦郡權限。
- 國際關係:為永久中立國,一戰後雖參加國際聯盟,但不參與國際制裁行動。二戰後,加入聯合國世界勞工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TO、糧農組織等非政治性機構,直至2002年才加入聯合國。2008年加入申根國。參與之重要國際組織有「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等。瑞士外交政策包括加強與歐盟關係,致力世界和平、人權及國際法,與要求加強聯合國系統之運作效率和透明度等。
[Not a valid template]↑瑞士首都伯恩的舊城區,建於十二至十五世紀,一九八三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遺產,城裡節奏緩慢、古意盎然,是獨具風格的行政中心。
[Not a valid template]↑ 隧道鑽掘機貫穿哥達基底隧道的最後一道水泥牆,打通阿爾卑斯山的任督二脈。(圖片提供/AlpTransit)[Not a valid template]↑ 格拉胡斯是瑞士少數仍舉行集會公投的州郡,公民人手一張選票,以舉手方式表示贊成或否決,定奪國家大小事。[Not a valid template]↑ 老字號巧克力工廠員工遵循精緻製程。[Not a valid template]↑ 海清晨,聖十字(St. Croix)城的山間雲霧繚繞。山脈覆蓋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面積,是瑞士重要的天然資源,也吸引遊客前來享受小城風光。
[Not a valid template]↑ 非政府環保組織SENS派職員不定期抽查回收站,確保整個回收過程符合安全和清潔的標準。
[Not a valid template]↑ 維維(Vevey)鎮的雷夢湖,大型公共藝術與人相映成趣,純淨的湖光山色是瑞士的招牌,突顯瑞士人對環境保護的執著,雖位於歐洲中心仍堅持自然居住品質。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