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五行】水土失調 地層下陷的長期抗戰

撰文/居芮筠(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黃世澤(經典雜誌攝影)

頭的雨已下了三日,打開電視機,新聞報導著中南部哪個小村子又淹水了,但你沒聽見哪位村長又在鏡頭前抱怨什麼,因為這類的災難性新聞總是重覆上演著。

你可能知道,台北是盆地,汐止常淹水之類的舊聞,也許,此刻的你還不知道,屏東可能因海水倒灌、土壤鹽化,所以種出來的蓮霧比較甜,但稻作量卻不復以往;嘉義台糖的土地或許因為鹽化,種出來的甘蔗有點半鹹甜;或者,彰化大城鄉的西瓜產量曾是全台第一,但沿岸的瓜田陣線如今卻節節敗退,直至離海邊三、四公里左右才能種植;而且,雲林縣是全台地層下陷面積最廣的地區,是否會波及高鐵的行車安全?

在你我定居的這座島嶼,地層下陷同時反應了兩種危機:缺水與海平面上升。腹背受敵的台灣,名列全球第十八大缺水國,水資源分配不均、用水效率低以及管理不當,一再引爆台灣的水資源內戰,在世界各國正為未來做準備時,台灣仍忙於解決上個世紀的問題。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的資料,彰化和雲林是截至目前為止,地層持續下陷面積最大的兩個區域。其實早在民國六、七十年之間,此區已經開始沉陷,只是今年上半年,高鐵公司在營運四年後,首度在雲林段進行橋梁結構安全補強,才讓多數民眾感受到地層下陷的切身疑慮。而這個尚未根治的陳年舊疾,才高度曝光。

有沒有想過,一個討論了二、三十年的地層下陷問題,其實沒有無解的藉口?尤其台灣這座先天不足、地狹人稠的小島,甚至根本沒有停滯不前的本錢?地層下陷究竟是水還是土的問題?抑或是水土不調和的後果?若追根究柢,這或許是整體的國土規畫失衡的結果,也或許是台灣人的全民共業……。

誰是最後一根稻草?

地層下陷的元兇,一般都直接聯想到了地下水超抽。台灣雖然年均雨量約為兩千五百公釐,為世界平均值的二點六倍,但島上的水豐枯不均,北部豐枯水季降雨比例是六比四、中部是八比二、南部是九比一,所以中南部在用水模式上十分極端。不過,台灣各個沖積平原的下方,卻蘊藏著豐沛的地下水,尤其是濁水溪沖積扇和屏東平原,是全台地下水量最豐、使用規模最大的地區,換句話說,因地下水抽用而造成的地層下陷也最為嚴重。

從過去十年左右的數據看來,台灣年平均總用水來源當中,地下水占了五分之一,但由於大量抽取地下水,以至於天然補注不及,地下水庫長期虧損,持續呈現透支狀態。其中,農業和養殖漁業用水占了超過一半。

因此,大眾輿論順理成章地將地層下陷這陳年痼疾歸咎為農漁民超抽地下水。高鐵沿線三公里範圍內的封井政策,也曾一度引起農漁民的不滿,「如果井封掉了,農民要吃什麼?」

走一趟雲林的土庫和虎尾鎮,毗鄰的水稻田一隅,總見一棟棟的磚造矮建築,底部再接根灰色塑膠管對著田,只需按一個鈕,地下水便嘩啦嘩啦地被抽起,再順著管子溢入田中。或者,在田與田之間的轉角,設置著農田水利會的灌溉用井,供應四周田地所需。

基於鑿井費用考量,一般農民用井多半是位於地底下二、三十公尺的淺水井,而超過一百公尺的深水井(所謂深淺水井的分野,實際上仍視各地地質狀況而異),大多屬於台糖公司、自來水公司、農田水利會和工業用井。對於單一抽水量並不多的農民而言,社會要他們這些台灣的糧食供應者來承擔地層下陷的責任,是有失公允的。

更何況,彰化和雲林地區內,已開發和待開發的工業區加起來也有十幾來座,兩座中科四期、一座六輕四期或一座國光石化的一日用水量,恐怕就已超過其中一縣一天的民生用水量,目前沒有水庫等蓄水設施的彰雲一帶,枯水時期幾乎是高度仰賴「地下水庫」。

事實上,關於台灣鑿井的記憶,可追溯至明、清時期。直至公元一八九五年,日本政府才正視地下水的利用價值,隔年便著手開發台北盆地的地下水資源。一九四九年,台糖公司為提高甘蔗產量,於是鑽鑿深水井以補充地表水的不足。一九五八年開始,省政府為了要增加糧食生產,成立「地下水開發委員會」,負責勘測地下水源與開鑿深井。一九七○年以後,台灣經濟迅速發展,工商及都市用水量激增,迫使大規模開發地下水。一九八○年養殖漁業興盛,西部沿海鄉鎮競相抽取地下水。

農、漁業者長期抽用地下水,大型工業區後來居上,分食捉襟見肘的水資源,究竟誰造成了地層下陷?誰讓地層快速下陷?又或者是,誰把彰化和雲林地層下陷的界線往內陸推移,繼而引發了高鐵危機?除了揪出最後一根稻草作為替罪羔羊,是否能從根本檢視台灣用水思維與結構的問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屏東佳冬鄉焰塭村的老屋下陷只剩原來一半高度,新建的房屋直接墊高到二樓。
[Not a valid template]↑ 以往大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如今多半改抽海水,塭豐村的道路及河堤上密密麻麻的水管,則形成另一種景象。
[Not a valid template]↑ 彰化芳苑鄉的洪新種植水量需求較小的水耕蔬菜,以因應水土鹽化。
[Not a valid template]↑ 雲林縣的湖山水庫尚未完工,已招來各界對其用途的質疑。水資源是台灣的大哉問,如何不顧此失彼,考驗著全民的智慧。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