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161期精彩內容

【本期封面】攝影/蕭耀華
從鐵欄桿望出去,來往村民儀態匆容,街上幾乎不聞喧囂,北朝鮮村民的日常生活對許多外國人來說,就像是個謎。因著寒害與風災,農作欠收的村民已近一年沒嚐過大米滋味,即便勞動人口一天亦僅配給一百多克雜糧,慈濟基金會十年前即曾援助面臨饑荒的北朝鮮人民,雖然兩國國情體制有天壤之差,但卻框限不了跨國界的無私之愛。

【大愛無國界】
北朝鮮糧荒送暖
慈濟基金會援助紀實

撰文/李委煌
攝影/蕭耀華

一包米糧,牽起兩個世界;一個擁抱,串起兩顆心靈。來自台灣的慈善援助,以柔軟真誠的聲色,鬆懈了國情體制懸殊的北朝鮮人民的心防。

【環境新五行】
水土失調
地層下陷的長期抗戰

撰文/居芮筠
攝影/黃世澤

台灣中南部因雨量豐枯不均,相較其他地區,更加高度仰賴地下水源,造成的地層下陷非一朝一夕,其衍生出的國土規畫課題更值得深思。

【環境新五行】
國之根本
國土計畫法

撰文/陳世慧
攝影/劉子正

莫拉克風災後,小林村黃土遍布,祭拜亡者後留下的殘燭與香炷,令人倍感悲涼。面對世紀災難,我們能否記取教訓,體認國土危脆。

【環境新五行】
都市血脈的不平之鳴
共同管道

撰文/林韋萱
攝影/安培淂

十年的捷運與共同管道共構工程,將繁榮未來百年的台灣。共同管道,不僅是各類維生管線的庇護所,更是一個政府是否有效率、有遠見的指標。

【環境新五行】
看不見的危機
臭氧與PM2.5

撰文/陳世慧
攝影/陳弘岱

主要由工廠排放廢氣形成的PM2.5,因為顆粒極微小,很難阻擋於體外,包括具刺激性的臭氧,都是台灣發展工業以來,不請自來的副產品。

【大愛無國界】
泰國洪澇
世紀慢海嘯

撰文/凃心怡
攝影/林炎煌

二○一一年九月洪水侵襲泰國,淹沒了泰國三分之一的國土,天災固然可畏,但政治鬥爭的人禍,卻讓這場水患更形加劇。

【人間大學】
我就是愛唱戲
陳彬這樣優游崑曲世界

採訪記錄/夏瑞紅
攝影/邱勝旺

舞台對於陳彬而言,猶如自家的庭院,隨時逛逛,自娛也娛人,除了徜徉於舞台之上,面對眼前琳瑯滿目的戲曲珍寶也是一大樂事。

【經典書摘】
賞蟲365天
春夏秋冬的蟲蟲之愛

撰文.攝影/楊維晟

「遇緣則有師」,昆蟲就是我們常見的良師。牠們勇於生存、精於躲藏、擅於獵捕、勤於求偶,蟲生與人生,或許沒什麼大不同。

【編者的話】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最堅固的沙包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人生隨堂考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 醫學生的老師責任重大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 科學能做什麼? 撰文/江才健
【經濟學人】 民主與經濟 撰文/周添城
【環境新五行】 騎樓整平 撰文/林韋萱 攝影/安培淂
【環境新五行】 台灣的最佳賞味期限 撰文/潘美玲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