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沉默的醫學老師 大體教學的理性與感性

撰文/葉文鶯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剖實驗室窗明几淨,角落一台咖啡機供人隨時來一杯,放鬆或提神;有人將咖啡杯放在解剖台邊緣,還吃起甜甜圈,無視於他們正置身在「屍體」(cadaver)之間。

這是慈濟大學副校長、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於八○年代留學美國時,對解剖實驗室的印象。

「在瀰漫著福馬林氣味的實驗室,同學總愛耍黑色幽默。」桑狄普.裘哈(Sandeep Jauhar)在《實習醫師》(Intern:A Doctor’s Initiation)一書中,也有段解剖實驗室的描述:「完成心臟解剖後,與我同組的同學把心臟取出,危顫顫地放在遺體的前臂上,說道:這個人會喜歡衣袖上有個心臟裝飾。」

美國人將遺體當作沒有用處的「物件」,這些遺體即使身體完整或有姓名,卻刻意不披露,他們只是醫學生學習的對象,使用後便火化了。就曾國藩所知,美國人擔心引發使用者產生精神牽絆問題,即使知道也刻意隱瞞捐贈者的名字。對使用者而言,可就因為他們不知道遺體是誰,因此經常將身體肢解提供專科醫師做研究,又有誰會在意或想指認那些頭顱或一隻手或腳,說它們就是張三或李四呢?

「大體解剖課是與死亡正面相迎,它提供醫學生第一次面對遺體的機會,它被視為醫學教育中關鍵的一環。但直到最近,學生學到的非但不是尊重和體貼,反而是反面教育。」這個觀察來自書名聳動的《不過是具屍體》(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一書,作者瑪莉.羅曲(Mary Roach)更直接指出:「傳統大體解剖室任實驗者自行面對死亡,學生為了達到要求,必須杜絕情感,尋出一條生路。他們迅速物化遺體,將死者想成組織和結構,而非先前活生生的人。」

有姓名有故事的大體

一九九五年以前,國人保留「全屍」、「入土為安」的觀念根深柢固,台灣醫學界解剖學教學遺體多來自檢警單位提供的無名屍。傳統的解剖學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並不關心遺體來源,當時台灣與美國最大的不同,在於缺乏捐贈風氣,遺體來源少之又少。

正因為使用無名屍,醫學生也只能跟美國一樣「杜絕情感、物化遺體」了!「我記得當時我們大家都嘻嘻哈哈圍繞著屍體,耗上一個下午,累了出去吃個東西再回來繼續解剖,」花蓮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李明哲回想他的醫學生時代:「日復一日,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cadaver從哪裡來?那時候只覺得很自然,反正醫學院會提供讓我們來學習。」

在二十八位同學共用一具遺體的情況下,李明哲分配到一隻左手。他記得那隻左手的組織結構還不錯,並不記得那人的長相,也不知道他的死因,或者說,他們根本不關心。

國內教學遺體開始有名字始於慈濟醫學院。一九九五年,慈濟獲得第一位志願捐贈者捨身護持醫學教育,捐贈者非但有名有姓,還主動打電話告知當時的校長李明亮,校方才設計出捐贈資料表格,為國內打開志願捐贈大體的風氣,作為解剖課及後來的模擬手術之用。

這時,「你認不認識大體老師」成了慈濟與全世界其他地方的醫學教育最大的差別。

曾國藩指出,醫學生不認識大體老師,因此沒有感情,操作時態度便談不上尊重;當大體老師有名有姓,代表他是一個「人」,不只是一具教學使用的「屍體」。慈濟創出「無語良師」(Silent Mentor)詞彙尊稱遺體捐贈者,醫學生不但知道他們的大體老師是誰,透過家訪、撰寫生平簡介,也讓所有人認識了他們的大體老師。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美國《華爾街日報》頭版出現一則慈濟大學大體模擬手術的報導,該報駐北京記者張彥(Ian Johnson)於同年二月十八至二十三日到花蓮,採訪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並實地觀摩模擬手術教學。張彥認為慈濟醫學生跟家屬密切的互動,扭轉了傳統上一般人對遺體捐贈的看法。他還指出,中國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也有全屍下葬的觀念,慈濟醫學院創辦人證嚴法師堅持醫學生在解剖之後,一定要將大體老師的身體縫合,這與西方醫學院的做法不同。

台灣的醫學教育深受美國影響,然而慈濟大學自一九九四年創校以來,堅持以人為本,以感恩、尊重、愛為基礎,強調學生與家屬間的面對面互動,獨立開創的模擬手術,自二○○二年發展至二○○九年不過八年,卻吸引張彥前來訪問;他感興趣的並非手術教學,而是看見美國醫學教學所沒有的長處,希望這篇報導能獲得西方社會的重視。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站在慈大醫學院人體骨骼模型前的曾國藩,為模擬醫學中心主任,他開發急速冷凍儲存大體設施,首創台灣大體模擬手術教學。
[Not a valid template]↑ 麻醉科醫生則透過大體模擬手術,提升臨床技術。(攝影/蕭耀華)
[Not a valid template]↑ 醫學生先以模型學習人體構造。
[Not a valid template]↑ 王曰然老師把醫學人文帶進解剖課,強調尊重生命,而且大體老師從生平記錄、大體儲存直至骨灰存放,過程皆透明、公開。
[Not a valid template]↑ 進行模擬手術前,醫學生虔誠祈禱,感恩大體老師奉獻自己,成就醫道。
[Not a valid template]↑ 送靈儀式上,法師帶領醫師、醫學生及志工,雨中恭送無語良師走完在這人世間的最後一程。(攝影/蕭耀華)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