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世慧(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有人叫它「ㄆㄨㄣ」(台語),有人叫它餿水,在現代,它則被稱作廚餘。基本上,只要是餐廳、家庭、市場,處理或享用食物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菜渣、剩飯、果皮、動物殘體、海鮮蚌殼等,都在它的定義範圍之內。
廚餘自古有之,卻在社會富裕後,於今為盛。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全世界各國廚餘在總垃圾量中的比重,除了德國以百分之十四榮列最低外,其餘多在百分之二十到六十之間。
較之世界諸國,台灣的廚餘比約為百分之三十三,雖不算高,卻也不低。過去處理廚餘的方式,多半不是依照傳統作法拿去養豬,就是混入一般垃圾加以丟棄;政府的因應,也不外乎是焚燒或掩埋法。
但以有機物為主的廚餘,雖不至於像其他含重金屬的回收物般,對人體或環境有直接的致命危害,但源於廚餘的內容,主要包含了醣類、蛋白質、脂質、纖維素、半纖維素與大量的水分,均屬極易腐敗的有機物,除了腐化過程中會產生惡臭外,掩埋會造成地下水汙染,焚燒則不但會增加廢氣的排出、燃料成本的升高,也會降低焚化爐的壽命。
七○年代間,一如對其他回收物一樣,世界各國也開始思考,如何將廚餘資源化。其中把廚餘拿來養豬,因成本低、效益高,始終是畜牧業的最愛。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廚餘來源複雜,常摻有未煮熟的生肉,或是丟棄時沒有分離乾淨的金屬、玻璃、塑膠等雜質,不但使得豬隻容易感染肉豬弓蟲症(Toxoplasmosis),包括豬瘟、口蹄疫、肺結核及沙門氏桿菌等疾病,也都跟以廚餘餵食豬隻有關。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因此明令禁止以殘羹餵食豬隻;但迫於現實,多數國家都僅能要求餵食豬隻的廚餘需經高溫加熱,而無法全面嚴禁。包括台灣,雖然二○○三年開始,已將廚餘納入一般廢棄物的回收項目中後,到了二○○六年,廚餘回收率已達三分之一,但儘管主管畜牧業的農委會表示,「原則上禁止以廚餘養豬」,全台回收的廚餘中,卻仍有百分之七十四點八的比例,使用於養豬。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廚餘回收小撇步】
台灣廚餘回收的方式、時間,係由各地方政府,按地方特殊狀況自行訂定。但在廚餘回收的第一道關卡上,卻仍須仰賴一般民眾的嚴格把關。
以台北市為例,因為目前只要經申請核准便可養豬,所以在廚餘回收的定點旁,清潔人員都會為廚餘桶,分別掛上「養豬」與「堆肥」兩種牌子,前者只收烹煮過的廚餘,但不包括動物內臟、骨骼;後者則以未經烹煮過的為主。
此外,為方便下游的利用處理,回收廚餘尚需注意的事項有:
1. 儘量將水分瀝乾,有利堆肥。
2. 勿將筷子、牙籤等雜物投入廚餘桶中,避免傷及豬隻。
3. 過期食物請先將外包裝撕去,再投入廚餘桶內。
4. 請勿使用塑膠袋盛裝,但若用了,記得避免將塑膠袋一併投入廚餘收集桶中。
5. 自備容器盛裝廚餘,倒入所屬縣市垃圾車附掛之廚餘回收桶內,是最明智作法。依照環保署的規定,若是將一般垃圾摻入廚餘,丟到廚餘收集桶中,將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十二條與第五十條之規定,處以新台幣一千二百元至六千元罰鍰。
只不過廚餘處理得再好,都不如養成「綠色飲食」的好習慣——在家開伙時,吃多少、煮多少;出外用餐時,沒吃完、就打包;在全世界每天都有二十億人吃不飽的此刻,對食物切記心存感恩,不可輕易浪費!
[Not a valid template]↑廚餘細碎化後,發酵速度較快;慈濟東大環保站志工,因此將剩菜加以剁碎。
[Not a valid template]↑ 廚餘桶排出滲水經稀釋,是最佳植物液肥與天然清潔劑。
[Not a valid template]↑ 逢甲大學綠色能源中心,是國內少數研發廚餘產氫單位。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