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乙華
我們抵達玉山西峰觀景亭時,早已有二、三十位的登山客在平台上,原本山鳥哼唧的山谷轉換成人語笑聲的小市集。
濃眉大眼的布農族嚮導正半蹲在地上,手裡拿著大湯瓢不斷攪拌大臉盆裡面的湯麵,大臉盆是用兩個高山瓦斯爐併架著,爐子燄盤正熱烈地發出藍火。他對大隊人馬喊著:「各位拿出你的餐具,準備用餐了。」
嚮導一看到我就咧嘴笑說:「今天也帶人上來啊!」
「對啊!辛苦囉!」我回答,然後我們各據一角,招呼自己隊員。
這條是通往玉山主峰的山徑,可說是台灣最熱門的高山健行路線,除了颱風天外,天天幾乎都有上百位的登山客前來,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登高山的人。有些登山團體會提供參加者睡袋和伙食的服務,讓他們省去重裝,只要揹著小背包,努力地運動自己的身體,去完成攀登台灣最高峰的目標;這也是目前國內最受歡迎的戶外休閒活動之一。
時光回溯至一九三一年夏季,一位東京帝國大學的大二學生,也來到玉山,他帶了大批的行李,並僱請了原住民協助,準備要展開一次山區大旅行。
「此行沒有警察隨行,能夠自由自在地和蕃人一起奔跑於高山原野,不像以往各登山隊都毫不例外地被強加警力保護,落得登山趣味盡失。我深深地感覺這次能夠輕鬆地獨來獨往,實在太棒了。」這個小伙子就是日後成為知名學者的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
在那趟登山旅程中,他除了攀登玉山外,還連續健行中央山脈的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等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一共爬了七十天之久。這次的旅程之後寫成《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一書。此書被稱為日本三大「山岳名著」之一,更為台灣首部的高山文學經典巨作。
即使在七十年後的今日,書中許多精湛的描述,如玉山瘦削如刀刃的稜脊、台灣冷杉的墨綠樹梢,只要上到高山,仍可親眼目睹;而鹿野忠雄對於山的感受,如「全身慄動的豐麗美感」、「彷彿一朵只在天國夢幻般的黃昏才綻放的神祕之花?。」等等,迄今也能穿越時空,引發熱愛台灣登山者的共鳴。
台灣是座高山島,山的密度可說是世界之冠,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甚至達兩百五十八座。一直以來,雖然高山自然原始、變化莫測的性格始終不改,但因它的神祕感和挑戰性,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中,探險者或登山者總是爭相投入它的懷抱,儘管他們所追尋的意義與價值,有著很大的不同。
輿圖中的空白,探險者的寶庫
一八七八年日本外交顧問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繪製了一張台灣地圖是這樣的:島內大致依中央山地和西部平原,以一條虛線分成「清國領分地」和「土蕃堺」兩大部分,高山和東部地區全屬於「土蕃」擁有的化外之地。清朝統治時期,對大部分的漢人和外地人而言,山是令人畏怯而不敢輕易靠近的,由於山區地勢險惡、深山瘴癘以及原住民的戫首習俗,即使少數探險者想要前往高山地區,也只能在原住民的帶領下方可接近。
但一八七四年發生的牡丹社事件,讓清政府察覺日本及國際列強對台灣的覬覦,於是開始將台灣山區與原住民的治理,納入思考。
當時,台灣東部缺乏道路,沈葆楨、丁日昌與劉銘傳等人提出「開山撫番」政策,其中最重要就是建設連通台灣東西部的道路,以打破東部因山阻隔而孤立的現象。
不過直到一八九五年日本領台之前,清政府計畫打通的八條東西連通道路中,僅完成三條,其中「中路」八通關古道是唯一通過高山地區的山徑,而其他的高山地區在清朝輿圖中仍是空白。負責中路修築的總兵吳光亮在八通關駐紮時,看到了積雪靄靄的玉山,當下才恍然大悟,何以過去遠望玉山,山體總是如玉般光澤。
現在前往玉山排雲山莊途中的步道解說牌上,放了一張布農族婦女用頭帶揹東西的黑白相片,據此說明過往原住民的山區生活文化。這張相片,是由日本人類學家森丑之助所拍攝,也是在台灣高山探險時期所留下來的珍貴歷史畫面之一。
日本領台後,台灣山區資料的匱乏被日人視為急需改正的要務;受派調查台灣原住民的人類學家鳥居龍藏,曾以「學術研究的黑暗時代」形容當時的台灣;雖然探究山區需要面對人為的、氣候的,與地形上的種種危險,但另一方面,充滿未知的高山,卻具有龐大的研究價值。
一八九六年,年紀才十九歲的森丑之助,就以擔任通譯一職來台,後來一頭栽進山地調查中。因著真誠熱心的個性,森氏不但與當地人打成一片,還被冠上「台灣蕃通」、「台灣蕃社總頭目」等稱號。一九○八年,幾乎是在他的鼓吹下,日人組織一支環繞玉山一周的「南中央山脈探險調查隊」,隊伍採取「郡蕃線」:自八通關登上中央山脈主稜後,再從主稜下至東側沿著各原住民部落前進。這條路線除了可以觀測玉山東側的地形外,還可以調查居住於高海拔地區的「人類」部落,並進行植物採集,可說是一舉三得。而也是在此行中,森氏一行人透過對荖濃溪流向的確認,更證實了玉山群峰並非中央山脈的分水嶺,而是一個獨立的山塊。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標高三七四二公尺的南湖大山,每年一、二月大雪之際為國內著名冬攀訓練地。高山為介於熱帶與亞熱帶的台灣帶來降雪,擴展登山活動的豐富度。(攝影/林乙華)
[Not a valid template]↑ 玉山圓柏是台灣生長海拔最高樹種,三千四百公尺以上高山常可見其蹤跡。(攝影/王文哲)
[Not a valid template]↑ 攀登高山過程潛藏危機,低壓、低溫、低氧的環境易引發高山症,進而導致山難,年輕的台灣山體破碎傾斜,山難防範與搜救機制更形重要。(攝影/安培淂)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灣水鹿是高山主要的大型草食性動物,分布於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上森林,雄鹿有叉角,每日清晨、黃昏是活動的高峰期。(攝影/王文哲)
[Not a valid template]↑ 玉山主峰,兩隻黃喉貂淘氣可人。台灣的山,該是所有族群共享的家園。(攝影/王文哲)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