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食餐桌】速食現象 當餐桌擺在便利商店

撰文/諶淑婷(經典雜誌特約撰述)
攝影/黃世澤(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一下午五點,上班族還沒打下班卡,學生離開校園不久,新北市新莊區幸福路上的一間7-Eleven,沿著牆邊擺了八張方桌,第一張桌子是一對中年男女對飲咖啡,下一張桌子只有一位邊吃義大利麵邊讀書的女大學生,她後方的一對母女,讀小學的女兒認真寫著國字作業,吃了一半的炒飯晾在一旁,母親喝著咖啡、滑手機。

隔了一張空桌,另一位母親帶了三歲的兒子分食一個飯糰和一瓶果汁,旁邊是幾名熱絡聊天的阿婆,孫子們坐在一起遊戲玩鬧,被併起來的兩張桌子上散落著礦泉水、果汁、奶酪、麵包;最角落處,是一位喝著牛奶的中年女子,看起來什麼事也不打算做。

便利成為一種鄉愁

不論是「有7-Eleven,真好」,還是「全家就是你家」,或者我們高喊一聲「Hi-life!」維基百科今年二月剛更新的資料顯示,台灣共有一萬零一百七十九間便利商店,平均每兩千三百零四人撐起一家店;消費者上門買份報紙,添購日用品,繳交水電雜費,領錢印優惠券,排隊買演唱會門票,然後同時可以買一顆茶葉蛋,花兩分半等待便當微波加熱,挑選一份生菜沙拉,端了一杯咖啡離開。

雖然便利商店發源地為美國,但歐美的即時性食品(Fresh Foods)十分有限,大多是冷藏三明治、比薩、熱狗、墨西哥捲,「大概是在台灣被慣壞了,美國的即時性食品只能果腹,品質、選擇、口味都沒那麼吸引人。」遷居美國加州八年、現為雜誌約稿美食作家的黃盈滋,說起台灣便利商店竟帶點淡淡鄉愁,她想起每次走進超商,撲鼻而來的關東煮柴魚湯頭和煮茶葉蛋的八角、醬油香氣,那是種家鄉味的親切感。

不只是她,這幾年旅居法國與英國的留學生易鼎哲,雖然過去也只是常買飯糰當早餐,但每當他走進一間異鄉的便利商店,只能找到冷涼的三明治與咖啡時,不禁感嘆:「還是台灣的便利商店最好。」

不同於美國便利商店運作形式類似小型量販店或道路休息站,台灣便利商店以便利服務為導向,並以鮮食商品做為重要收入與品牌差異化的重要基準。

台灣將即時性食品統稱為「鮮食」,目前種類多到可分成五種存放溫層:常溫的麵包;攝氏十八度的便當、飯糰、三明治與水果等;攝氏四度有涼麵、微波速食、甜點、沙拉等;依照每家店所在地與客群差異,設有蒸包機、關東煮、茶葉蛋、熱狗機;以及,思樂冰、咖啡機、冰淇淋機等自助機台。

一位私下接受訪談的7-Eleven分店長透露,賣一瓶飲料利潤約五元,一包香煙兩、三元,但鮮食利潤可達六、七成,這也是各家便利商店積極開發鮮食市場的主要原因,從總公司傳來的訊息:「上下層滿架!銷售金額要達到百分之一百四十!」幾乎天天出現在各家分店長的手機,因為目前日本便利商店鮮食占比營業額超過三成,台灣約是一成五至兩成,台灣鮮食市場還有繼續搶攻的機會。

便利店改變飲食產業秩序

以往,台灣的便利商店偏好選擇角間,設計雙面櫥窗,讓路人一眼就能看到商品展示架。不過,近三十年來,台灣家庭型態及結構上的轉變,讓外食人口不斷增加,據統計,九成三的民眾有外食習慣,三成的人一週有四天外食。逐年增加的外食人口,代表逐漸擴大的餐飲市場。二○一○年開始,各家便利商店不約而同尋找雙店面合併、設置座位區與洗手間,以「簡速餐廳」的概念提供服務,成功將超商餐飲化,不著痕跡地改變了台灣餐飲產業秩序。

為了提高用餐機能,因應所在地區的人口特性,不同的店面,內部又有不同設置。例如,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上的萊爾富湖鑽店附近就是內湖科學園區,為了應付用餐時間大量的上班族,特闢便當加熱區,擺滿了熱騰騰的便當,讓休息時間寶貴的上班族不必等待微波加熱時間。

萊爾富行銷處產品開發部經理楊文陽分析,以前一家店面約三十坪,目標是讓消費者在最快的時間內滿足需求離開,來客越多、營業額越好,要大量購物就到超市或量販店。現在,量販店和超市出現小型店,便利商店則變大了,這種「業態模糊」,是便利商店餐飲化的一種鋪陳,「餐飲分成外帶或內用,過去便利商店注重外帶的流動性,我們現在也追求內用的黏著度,超商變成小憩店,你來喝杯咖啡、上網、吃便當,看到促銷品想嘗鮮就買了試試看,不用花上一百元,沒有消費負擔,而當消費者在便利商店停留的時間越久,閒逛的頻率越多,就有可能買下原本不在消費計畫的商品。」

便利商店餐飲化,鮮食商品開始以「菜單式點餐」,走出了非正餐即點心的概念。舉例而言,全家便利商店「主餐+副餐」超值組合設計達一百一十四種,消費者可以加十元買包微波蔬菜,也可以多花三十元加購沙拉,根據全家內部統計,超過四成購買鮮食的消費者都選擇了超值組合。

有座位,有品項相同、品質統一的食物,快速有禮的服務,從前餐、主菜到甜點皆可滿足,便利商店早已是全台灣最大型的連鎖餐廳,而且最低價的消費只要花八元買一顆茶葉蛋。

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在各家便利商店打工的曾雅君,已是有三年資歷的「老員工」,她曾有一整年的晚餐就在店裡解決,雖然現在熱潮退了,但只要知道各家新品推出還是會主動嘗試,「我才二十一歲,對我們這一代來說,到便利商店吃飯就像上餐廳一樣,其實一個便當六、七十元沒有比較便宜,但是乾淨、有冷氣,選擇多,口味變化也快,反正一個人只是隨便吃吃。」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供餐快速的特質,符合現代社會「時間即金錢」的想像,使工、商業區的便利商店,經常一到午餐時間就高朋滿座。
[Not a valid template]↑ 消費者在便利商店享受一人一桌的快速飲食之同時,人人低頭於手機、專注在網路虛擬世界,呈現出當代社會的另一種用餐風景。
[Not a valid template]↑ 等著上補習班前的空檔,學生在便利商店前群聚用餐、聊天玩遊戲,彷彿另類安親班,見證便利店在社區的角色轉變。
[Not a valid template]↑ 便利店標準化產製的食物與多元的小吃對比鮮明。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灣便利商店的密度世界第一,二十四小時燈火通明,模糊了現代人的日夜作息與用餐習慣。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9則 留言

  1. kangkang 說:

    我家巷口周邊,有2間全家超商,相距約700/800公尺遠,是同一個加盟主的加盟店。鮮食陳列,品質,期限注意都不優,亂亂的,看起來就不好吃也不想買…
    另一頭的2間7-11,是加盟改直營,鮮食陳列滿且豐富,品項不盡相同但都很齊…
    但2條香蕉35元,就是寧願不吃啦!
    便利商店再方便,再親切,也很難販賣「家的味道」,就是便利商店,就是鄰居!
    便利商店如此密集,或許,現代人在意便利性,更勝於家吧!

  2. 說:

    發人深省的好文,也讓我重新檢視自己對便利商店的依賴性。已經記不得有7-11之前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3. Denise 說:

    非常細緻又深入的觀察報導,讓我看見那些未曾看見的。謝謝你!

  4. Aki 說:

    難得一見的深度報導,可以感受到您的用心跟憂心,請繼續加油!

  5. Eliza 說:

    很用心問出不同問題的好文章,請繼續加油寫出更多跟生活息息相關的報導

  6. 森林裡的喵 說:

    很多人為了追求便利,而放棄了更溫暖的生活,我常常在想,凡事講究快速的現代社會,這麼匆忙,到底都把時間用在哪裡了呢???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