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39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灣是座高山島,山的故事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從島內也延展到島外。女登山家林乙華獲得二○○九年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的「流浪者計畫」獎助,進入喜馬拉雅山域參加登山學校的短期培訓,在三十五天的雪域攀登中,擴大了視野,也學習從海外來看台灣,看自己。

身為台灣的高山健行嚮導,乙華一邊在冰河間攀爬,一邊開始反思台灣的登山教育及原住民的環境智慧。在〈我的喜馬拉雅之旅〉一文中,我們可以讀到她從冷冽的高海拔山上,傳遞出的一顆滾燙的心。

台灣是一個多山的島嶼,全境百分之七十的面積為山丘,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二百座以上,不獨訓練了不少專業級的登山家,城市鄰近的郊山之眾、親山條件亦佳,在距市區不到半小時車程即可直奔山林,享受一日往返的登臨樂趣,即便是一般肉腳級的婦孺常人,也能藉著日日登郊山來健身、怡情,這是台灣人民特有的幸福。

然而,饒富人情趣味的郊山也曾有過一段六親不認的封山歲月。以制高點作為軍防堡壘的重重管制,歪打正著地反保住山林未被過度開發,一段段上山、下山的歷史,從明鄭、日治到國民政府不斷搬演,本期【台灣山國誌】將為您細說分明。

歷經去年八八風災後,家園遭土石流掩埋毀壞的部分災民,在慈濟基金會的協助下,將於今年農曆春節前入住高雄杉林鄉的慈濟大愛村,身心安頓過個好年。

《經典》撰述居芮筠與資深攝影安培淂風塵僕僕地飛到了分隔歐、非兩地、開啟地理大發現時代的直布羅陀海峽,在當地陰霾的氣候下為【海峽系列】的採訪奮戰。獨特的地理位置帶來多舛的歷史命運,相隔十多公里的湛藍海峽,三百年間卻寫滿了西班牙、英屬直布羅陀和摩洛哥諸國間一本錯綜複雜的三角習題。

英國甘願年年花費鉅資,維持一個面積僅六點五平方公里、人口僅三萬的直布羅陀的宗主權,看似維持戰略樞紐的優勢,實則不過是大不列顛的帝國主義餘威展示;伊斯蘭教、基督教相互競逐交融;西、摩兩岸因經濟水平懸殊,近年來移民偷渡問題層出不窮。這樣的海峽故事,聽起來似乎並不陌生,不過是換了時間、換了空間的雷同劇碼。地理上短短的幾公里,卻是人世間最遙遠的距離,國際爭霸、庶民求存,兩岸三地的糾葛情仇,只能留給拍岸的海水慢慢翻攪。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