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大視域】清潔成汙染之源 覆水難收的環境荷爾蒙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麼東西越洗越髒?」

此則腦筋急轉彎的標準答案是:「水」。但這裡則出現另一個答案:「地球」!

清潔的水,猶如地球健康的血脈,然而,地球卻被清潔劑越洗越髒了。

美國自然文學作家瑞秋.卡森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中,提出了本世紀人類環境遭受DDT化學物質汙染的問題。而在那個保守的年代,她所寫的彷彿是一則令人無法置信的「明日預言」,當時的美國石化工業界企圖抹黑她,甚至將她形容成一個無知、歇斯底里的女人,「只想把地球拱手讓給昆蟲」。

瑞秋最大的難處是,她所要揭露的影響就像慢性中毒,是無法以肉眼、短期見證辨識的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石化界面活性劑被德國人意外發明出來,這個清潔劑的主要成分,一端親水、一端親油的特性,使其能夠輕易地去除頑垢,因此在一九四○年以後完全取代了肥皂。在大型消費日用品生產商的研發下,以石化原料為主的民生工業突飛猛進,幾乎包辦了人類食衣住行的所有生活所需(塑料、化肥、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醫療以及清潔用品等),人類文明看似獲得大幅度提升。

直到一九七○至九○年代,陸續發生的戴奧辛空汙、奪命的多氯聯苯廢油、綠牡蠣、鎘米汙染⋯⋯,才略略激起世人的反省,了解到,隱藏在民生享受及更便利生活的笑臉面具之後,人類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

對於環境汙染,人類雖已有相當認知,但多半局限在巨觀常見的層面,面對長期慢性的危害則缺乏警覺。近年來迭被環境專家提起的「新興汙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主要指的是長時間持續於生物圈中循環與蓄積的新汙染源。之所以稱「新」,是因為類似層析質譜儀之類的儀器被發展出來之後,方能偵測到水中微量化學物質,以實證科學警示世人。

駭人聽聞的環境荷爾蒙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但現代社會的水為人類所大量利用,除了潤澤大地,清潔洗汙的生活雜排水,卻逐漸為地球帶來了不可承受的負擔。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為有機汙染源濃度量化指標,環保署推估排放河川之汙染量以BOD計,如事業放流水經妥善處理正常排放,則發現生活汙水占百分之五十九點六,事業廢水占百分之二十二,畜牧廢水則占百分之十八點四。

生活汙水為河川的主要汙染源之一,台灣每人每天的汙水排放量約二百二十五公升,特別是主要河川出海口的都會周邊為禍更鉅。環保署在二○○三至二○○六年針對國內河川水體及底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河川底泥出現的壬基酚(Nonylphenol, NP)測值明顯有偏高的汙染現象。

壬基酚屬於環境荷爾蒙,為清潔劑主成分壬基酚聚乙基醇化合物的原料,是工業或民生用清潔、洗滌最常見的界面活性劑,這類清潔劑廢水被排入環境後,經微生物分解,變成與雌性激素類似的結構,會干擾內分泌平衡,長存在河川的底泥中。壬基酚進入水中會影響動物的免疫及神經系統,進入魚體內可能造成雄體雌化,再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長期累積之下,除了干擾人類的內分泌,亦有致癌的危機。

不可逆性是河川汙染最大的問題所在,除了毒性殘留之外,生物分解度過低,甚至無法分解的化學物質,經由水流進入了河川大海,生物累積效應讓這些毒物存留在自然環境中,永生不死,形成如假包換的「覆水難收」!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環境荷爾蒙的水循環】

環境荷爾蒙(Environmental Hormone),具干擾性與免疫系統的特性,最早被稱為「外因性內分泌干擾物質」。家庭中的所產生的清潔汙水,透過汙水地下管線與雨水管線,分別進入汙水處理廠及直接放流至河川。環境荷爾蒙中的壬基酚,因其不易被分解,持續存留於水中,透過生物鏈的連結,不斷又在生活中循環出現,甚至干擾動物體內的內分泌平衡,專家預言影響所及,有可能造成雄性生物雌性化。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地下管線排出的生活汙水,新莊中港大排的水體優養化汙染嚴重,死魚翻肚、水質混濁。源頭的小惡,卻為地球記上汙染且不可復原的大過。(攝影/陳弘岱)
[Not a valid template]↑ 餐廳、洗車廠、髮廊等大量用水、洗滌的營業場所,每天耗費的清潔劑用量驚人。清潔洗滌為生活之必要,但消費者在選購清潔劑時,可以多支持有環保標章的商品,也算幫地球一個小忙。
[Not a valid template]↑ 「阿原肥皂」製皂過程,主張最大限度的有機無毒。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