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秋水外,夕陽邊

撰文/王思熙

絕塞雁行天,東吳鴨嘴船,
走詞場三十餘年。
少不如人今老矣,
雙白鬢,有誰憐?
官舍冷無烟,江南薄有田,
買青山不用青錢。
茅屋數間猶好在,
秋水外,夕陽邊。

這是鄭板橋的作品,題目叫作《思歸》。「思歸」的意思,就是離家太久了,世事冷暖嘗盡了,是非興亡洞徹了,商場上,宦海裡,風波險惡,不足以寄餘生了,不如辭官歸故里,回家去過著「餘年伴青山,心老看夕陽」的恬靜生活。

嚴格說,鄭板橋是一位失意的官僚,成功的文人。他在詩詞書畫界的名氣,比他在官場上的名氣要來得大。這不是因為他做官不夠認真,服務老百姓不夠熱誠,而是當時的官僚體制和官場環境讓他心灰意冷,讓他覺得官場不如農場,勞心不如勞力,與其在宦海裡合汙浮沉,不如回歸鄉下過著耕讀的生活來得單純。所以鄭板橋在當官十年之後,決定「揮揮衣袖,不留下一片雲彩」,毅然告別黑暗的官場,向腐敗的官僚說再見,也才有這首《思歸》之作。

古代當官的人起了「思歸」之念,就意味著想要「不如歸去」了,想告老返鄉,回家種田,所以又叫「歸田」。因為古代科舉取士制度,為平民百姓開了一扇當官致仕的大門,農家子弟只要寒窗苦讀,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一旦金榜題名了,就能躍上官場,光宗耀祖。因此許多官僚來自農村,農村就是他的老家,如果宦海不得意了,發覺當官非我願了,就會斷然罷官,返鄉耕讀。

現在的公務人員就不同了,現在有所謂「屆退」制度。「屆退」就是屆齡退休之意,年齡到了,鬢白體衰了,鬥志消沉了,舊觀念趕不上新觀念了,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在「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躺在沙灘上」的現實下,只好告別公務生涯,靠著退休金在「秋水外,夕陽邊」,過著孤寂的晚年了。

古代的官僚之所以敢豪情萬丈地大聲說出「不如歸去」,最重要的是,他們大多已經留有退路。他們的退路,就是「歸田」。

現在的官僚就沒有這樣幸運了,大多數的公務人員,既無農地,又無祖產,即使官場失意,受盡委屈,還是要委屈求全,為五斗米折腰,哪裡還敢豪情萬丈地說出:「不如歸去」。因此想要效法古代清官,來時滿懷理想,去時兩袖清風,瀟灑來去從容,恐怕不容易了。

但這對高層官僚就另當別論了。現在的高層官僚中,有不少人還是能「高瞻遠矚」,為將來「不如歸去」預留退路。這樣的高層官員,大多來自兩種領域:一種是來自學界,一種是來自商界。每次內閣改組,我們都會發覺,這兩種人在內閣進進出出。原因是閣員被要求年輕化、高學歷化、形象清新化。於是組閣伊始,考慮的人選不是來自學術界,就是來自企業界。而學術界與企業界人士,也樂得被相中、被網羅。更何況一旦名位在身,大權在握,就能飛上枝頭變鳳凰,不僅突顯自己的才華出眾,也算是功成名就了,這不就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標嗎?

遺憾的是,來自學界或商界的高層官僚,因為預留了退路,心裡總存有「得意,繼續幹;不得意,大不了回到學術界或企業界!」

這種情形說好聽一點,就是「無後顧之憂」,做事可以全力以赴。說難聽一點,就是「想走就走」,動輒言去,難有使命感。甚至有人以反正有退路嘛!你若不滿意,我大不了回到學術界去教書,回到企業界去當董事長,何必看人臉色!於是「有人趕考赴京城,有人罷官歸故里」,閣員們來來去去,學界裡進進出出,不把「當官」當回事了。

民主社會,講究政黨輪替,閣員的消費量變大了,學界與商界人士出仕的機率更頻繁了,「學而優則仕」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是士大夫安邦牧民的最高理想嗎?所以我們對於勇於任事,敢於奉獻的學優之士與商界專才,能夠挺身為強國富民努力,心生敬意。但對於那些以「猶有退路」的心態,把「當官」作玩票性質演出,把官場當客串表演舞台,我們就不敢茍同了。

但話說回來,如果在官場上真的壯志難伸,真的理想難達,確也不必委曲求全,應該有勇氣向不公不義的官場說不。鄭板橋就是看透官場的黑暗,洞穿了朝廷的無能,才想起孔子所說的:「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毅然罷官求去,結束了一場「十年一覺官場夢」。所幸誠如他所說的:

破書猶在架,破氈猶在床;
待罪已十年,素餐何久長。
秋雲雁為伴,春雨鶴謀梁;
去去好藏拙,滿湖蓴菜香。

也就是有這樣的退路,所以他才能優游自在地回家去從事他最擅長的詩詞書畫的老本行去了。鄭板橋從政時能盡心盡力,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等到理想破滅了,無能為力了,又能灑脫自在地告別政壇,這種既不患得、又不患失的磊落襟懷,確實讓人敬佩。反觀今日博學之士從政者多,身居要位者眾,就是不知道他們的政治理想如何?政治素養如何?高風節操又如何?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