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Laura Fornell
攝影/Oscar Espinosa/Amalgama Project
位於日本九州鹿兒島的櫻島火山,正徐徐地噴冒出煙霧,一對男女在甲突川上悠閒地划著橘色橡皮艇,這是這座約六十萬人口的平和城市裡再日常不過的景象,唯一令人驚訝的,大概是艇上兩人四十餘歲的年齡差了吧。
八十歲的正俊先生與三十八歲的日高小姐,形成了跨世代的奇妙搭檔。他們是住在NAGAYA TOWER的鄰居,這是一幢六層樓的公寓大廈,共有四十三名住戶,年齡層上至九十二歲下至八歲,他們非親非故,卻相互扶持生活著。正俊是十年前首批入住的居民,而日高則是初來不到一個月的新人。
「這種混齡型態的居住靈感來自一百五十年前,江戶時代的一種傳統建築:長屋(Nagaya)。在長屋裡無論職業貴賤、年齡大小,大家都共同生活在一個狹長的空間內。」靖德先生解釋道,七十二歲的他與七十歲的妻子睦子在五年前搬入這裡。「NAGAYA TOWER不僅擁有現代化設施,更重要的是,這裡的住戶都很重視彼此,也產生一種情感羈絆,或許這正是此地能夠成為一個讓年長者安心居住的關鍵所在。」靖德一邊說道,一邊與妻子以及幾個孩子拔著草。這些孩子與夫婦倆非親非故,而是來自一樓的托兒所,你沒看錯,這座混齡公寓連托兒所都有!
NAGAYA TOWER除了提供對兒童的關懷與照護,並特意安排孩子與長者們一同參加活動,共度美好時光。「與非直系親屬的長者相處,對於培養孩子們的禮儀以及溝通技巧有很大幫助。」托兒所的負責人伸久說道。
NAGAYA TOWER的創辦人是七十一歲的堂園晴彥博士,他是二十年前第一批在日本推廣安寧療法的學者之一,當時他觀察到許多病人的痛苦不只是來自每況愈下的身體狀況,更源自心中的孤獨感,這些患者需要的已不只是醫療照護,更需要人與人之間互動而來的溫暖,因此他下定決心創造一個能提供這些機會的空間──他的構想是設立一個混合不同年齡層共同居住的公寓,並配備適當的設施與人力。二○一一年,堂園正式向國土交通省提出申請,啟動NAGAYA TOWER計畫。
用心陪伴,一起終結孤單
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於二○二一年正式登上全球高齡社會之冠,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28.9%,而此數字預計將於二○五○年達到37.7%。高齡化與少子化,使得獨居老人與日俱增,甚至頻傳「孤獨死」的情形,儼然已成為日本社會的一大問題,日本政府為妥善應對,甚至設立了「孤獨孤立對策擔當室」,並任命一名「孤獨孤立事務大臣」。
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暨人口問題研究所於二○一七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約15%的獨居老年男性,平均每兩週交談的人數小於一人,約三成表示當自己需要幫助時,身邊並沒有值得信賴的人可求助,而堂園期許能為解決此一問題開出第一槍。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長者們在NAGAYA TOWER的生活十分充實,有許多豐富的學習活動,水彩教室便是其一。
[Not a valid template]↑ 來到NAGAYA TOWER後,金子女士的生活既忙碌又充實,除了指導孩子們做功課,例行的藝術工坊與樂器課程她也從不缺席。
[Not a valid template]↑ 長者比例高的居住環境,自然需要充足的醫療支援,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惠子,在這裡能安心地自立生活。
[Not a valid template]↑ 建築獨特的V形構造,讓住戶見面時都能寒暄幾句。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