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釋證嚴
日前,十九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由各地資深慈濟人陪伴,回到台灣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慈誠。聽聞他們分享,看到每個地方的生態,以及他們平常如何克勤克儉、克服困難做慈濟,心裡由衷感恩與疼惜。
這群人間菩薩在自己的國家,有因緣走入慈濟、投入志工,為了幫助比自己更窮苦的人,再遠的路都願意走,就如約旦的濟暉居士及新受證的如思與哈達,他們長期照顧貝都因人。貝都因人所居住的地方是沙漠氣候,不僅氣溫炎熱,風一吹就塵沙滾滾,甚至張開眼睛都很困難。因為不忍當地人的苦,在惡劣的環境中,他們還是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年年前往發放。
約旦志工如思是從敘利亞逃出的難民,離鄉背井,一無所有,自己也經歷了人生的苦難。他們因濟暉的因緣而接觸慈濟,深受感動而願意投入。儘管這次從約旦來台灣,交通費用是一大負擔,但是為了投入慈濟、為了受證,即使可能需要多年攤還,他們仍決定借款買機票。這種下定決心,就是「志」,志業精神。
當志工就是立志,心心念念,決心願意投入志工行列;志工就是以高貴的品格付出無所求,不求代價。長年以來,他們就地付出,去愛比他們更困苦的和孤寡殘疾的人,這樣克勤、克難也要助人,叫我如何不感動?如何不珍惜?
辛巴威的慈濟志工也一樣克難,朱金財居士長年在窮困的環境中付出,我常提起他們的故事。因為貨幣膨脹,五百億辛巴威幣買不到兩根香蕉、三顆蛋,有一張面額五百億的辛巴威紙鈔,一直壓在我書桌的玻璃墊下,每天看到這張「五百億」,就想到當地人多麼辛苦,在當地做慈濟是多麼不容易。
辛巴威非常乾旱,朱居士在當地不斷開鑿水井,一口井可供應一個村落。二十多年來,開新井與修復舊井,共將近五百口,他還要繼續開挖。若沒有水井,當地人只能飲用污水,很不健康。水是大生命,大地缺水種不了五穀雜糧,人缺水也無法生存,所以朱居士總是去做掘井的人。
大地要挖井,人間要菩薩招生,只要有一個慈濟人在那裡,就有許多人得到救助,慢慢轉貧為富。開始要做慈濟時,我曾這樣譬喻,立志要做一個「掘井人」。這是我做慈濟的心願: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期待為當地「挖井」,直到發現水脈,出現心靈的湧泉。所以期待大家將這樣的故事多與人分享,繼續鋪這條路,人間菩薩會一個一個接上,讓隊伍浩蕩長。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