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釋證嚴
每天只要有時間,身體還可以負擔,我就在晨間散散步,看看靜思精舍的梅樹。看著梅樹,幾位資深慈濟人的身影就不斷從記憶中浮現。梅樹老了,何況人呢?生命總是隨著時光而日漸薄弱,不過我們從過去一起走來,那分分秒秒的因緣,讓人感到很扎實;即使他們前後離去,也在我心裡留下永遠抹不去的記憶。
五月下旬,慈濟大學舉辦了一場追思會,緬懷懿德媽媽林勝勝。追思會上,許多勝勝陪伴過的孩子,回顧她如同自己的媽媽一樣給予關心。現在這些孩子已進入各行各業,有的成為教授、老師,也用這種精神教育下一代的學子,讓我很安心也很安慰。
在慈濟,許多人認識勝勝,願意接近她。因為她說話充滿智慧,能將深奧的佛法,說得很現代、很生活、很有家庭的味道,對不同的人都能對機說法,影響了很多人。還記得勝勝曾經分享,為了勸募,她睡前都會思考:明天要到哪裡去?說話的對象是哪一位?先準備好感人的故事,隔日睜開眼睛,就能用這些有愛的故事度化人間。
常說度化親近的人很難,她就從最難的地方做起,先是家裡的人,接著向左鄰右舍呼籲,後來整條巷子幾乎都是慈濟人。那條巷子不長,大家與隔壁鄰居、樓下樓上都能說慈濟;需要做事時,大家就翻身一變,穿起莊嚴的慈濟委員制服或志工服,從家家戶戶走出來。當時我就將勝勝所住的那條巷道,稱為「慈濟巷」。
早期需要人力的地方很多,不論援建哪一所學校,我們不只要勸募,慈誠隊員還要投入工程,慈濟委員也要到工地準備餐點。醫療志工同樣少不了這些慈濟人,慈誠、委員走入醫院幫忙安撫病人,引導他們到各診間,減輕醫師、護理師的負擔。許多病人孤苦無依,沒有親人兒女同行,慈濟人就幫忙推輪椅,陪伴在病床旁邊,或到病房和他們聊天,親切地叫他們阿公、阿嬤,爸爸、媽媽,以真誠的心意去幫助。
對這些資深的人間菩薩,實在感恩說不完。我常常雙手合掌說「感恩」,而不是說「謝謝」,是因為隨口說的「謝謝」,就像花開花謝,謝了就沒有了。「感恩」則是細心培養的一朵花,花開了,因為知道其中涵蓋了許多種子,所以我們還要把握因緣,讓粒粒種子由「一」生無量。
時常對資深的慈濟人說「不要認老」,要記得我們很資深。資深的人經歷充足,所以期待人間菩薩多多分享,說說自己付出的方法,將經歷傳承給後人,將飽滿的種子一直撒播,延續這分精神,讓有志一同的人不斷會合,愛的能量就能持續延伸。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