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292

似肉非肉植物肉

十月份《經典》雜誌的封面故事「植物肉」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趕緊買下閱讀,對這種似肉非肉的食材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這之前,對植物肉的印象很負面,除了覺得素肉真不好吃,這種食材的製程繁複更是一點都不環保減碳。然而作者提到,無論是為了宗教護生或友善大地而減碳飲食,從一個現實的數學問題來計算,動物肉的換肉率低、水資源的高度耗費,在地球資源有限的今天,推廣素食有其必要。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推廣吃植物肉,也是「從葷轉素」的一個法門,特別是台灣在食品科技這一塊已經相當進步,植物肉的商品選項多元,有朝一日,植物肉或許也將是老饕們的另一種美食選擇。

(木柵.徐文星)

融入生活中的五顏六色

紅白相間的塑膠袋,幾乎已是現在台灣塑膠袋顏色的代名詞,從來不曾想過為什麼是這樣的顏色搭配,直到看了二九一期《經典》雜誌〈台灣特色——繽紛與簡約的光譜之間〉一文後,才知道原來最初採用的原因,竟是出於市場機制。為了外銷到非洲,廠商配合非洲人的口味及需求,最後設計了這款紅白塑膠袋,沒想到最後卻在台灣落地生根,意外成了另類的台灣風。

而另一個讓我讀完後茅塞頓開的,是緯度與顏色的關係。文中說,愈接近赤道、陽光接近直射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因為強烈光照會讓顏色褪色變得不明顯,所以人們傾向在建築或器物上採用高彩度、高對比的濃烈顏色。讀到此終於一解我多年疑惑:寺廟建築上的磚瓦、彩繪、交趾陶、剪黏等都是紅黃藍綠這類高彩顏色,原來是跟緯度及光照有關啊!

那麼,鮮豔、熱鬧、台味十足的五顏六色,就是代表台灣的顏色?簡約樸素的顏色不行嗎?這個問題也許沒有定論,但誠如文中所述,色彩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只要不會互相干擾、能融入環境不突兀,就是最適合的設計及顏色。

(台南.李誠均)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