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誰說菩薩不在人間!

撰文/王思熙

,如果要成為一本書,就要成為一本可歌可泣,有情有義,有血有淚,足為讀者典藏,可以傳諸後世的好書。

人,如果要成為一首歌,就要成為一首既昂揚又溫暖,既高亢又悲壯,足以動人心弦,又讓人樂於高聲傳唱的好歌。

人,如果要成為一座山,就要成為一座厚重而孕育萬物,幽深而涵養生靈,讓人景仰願意親近的山。

人,如果要成為一條河,就要成為一條源遠流長,時而溫順流淌,時而壯闊波瀾,遇石激起千層浪,遇壑瀑流萬丈淵,不捨晝夜,不息繁衍大地的萬古長河。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沒有哪一個人是戲臺下的看客,也沒有哪一個看客不是戲臺上的主人。

千古一戲,時空一瞬,一回眸就是一齣,「你方唱罷我登場」,燈光所到,人人都是主角;換個場景,轉個鏡頭,人人也都是配角。相互陪襯,戲分都是同等的重,也是同等的輕,在「時節因緣」這個製作人兼導演的眼中,給人的都是同等的機會。

眾生平等,佛性本具;人人各具價值,也各有所用。在時空共構的舞臺上,能善盡本具價值,發揮角色作用,人人都可濃入,人人也都可淡出。盡責而不執念,濃入了就是主角;盡分而不戀棧,淡出了就是配角。沒有主從之別,沒有輕重之分,舞臺上上下下,衣戴更更換換,同等重要。

百年一剎那,千年一瞬間,萬年一彈指。人生何其短暫,又何其渺小。才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又悲「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今人總笑古人之多愁善感,焉知後人不嘲今人之裝模作樣!

佛心師志 無愧於心

對照亙古漫漫宇宙,與廣袤朗朗乾坤,人生確實短暫與渺小,但比起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來說,人生又何其長。

其實,一念千年,千年一念,人生可長可短,人生的長短決定於心念與貢獻。顏回是孔門七十二賢中的賢者,「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顏回的安貧樂道。「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這是顏回的精進修養。顏回雖然「不幸短命死矣!」但他的慧命,經兩千餘年尚存人間。

莊子夢蝶,夢醒不知是莊生、是蝴蝶;盧生黃粱一夢,夢醒不知是貧賤、是富貴。人生如夢,是夢是醒,不必思量,盡了本分,方見本事。真空自有妙有,妙有即是真空。是真空?是妙有?不重要;重要的是無愧於心,利益於人,一生無憾。

要成為證嚴上人的弟子不易,但要做好上人的弟子不難。

上人「為佛教,為眾生」,踐行「自力『耕』生,不受供養」的叢林清規,堅守「慈悲喜捨,拔苦予樂」弘法利生精神。遇難不怯,遇苦如飴,不憂讒,不畏譏,逆境不改其志,順境不改其志,「苟利於天下蒼生,雖千萬人吾往矣!」有如此「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堅毅不改其志的師父,如果沒有刻苦耐勞的覺悟,耕讀兼修的能耐,想成為上人的弟子,確實不易。有了這樣的覺悟與能耐,跟緊腳步,老實修行,亦步亦趨,劍及履及,「為佛教,為眾生」,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無怨無悔,要做好上人的弟子也不難。

不悔耕讀 老實修行

慈濟宗門已逾五十六年,靜思法脈流長,遠及五大洲。早年皈依上人的五大長老弟子,年齡均已耄耋之年,僧齡也逾半世紀。從無根的浮萍,到有個簡陋的小木屋;從忍饑忍寒,縮衣節食的無米之炊,到採食野菜,汗滴禾下的勉強餬口。一路走來,嘗盡生活的艱辛,度過修行的坎坷。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室,卻也恬安淡然,不改耕讀之樂。

及至有個修行的落腳處,晨昏精進,日耕夜縫,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一針一線,物力維艱。五大弟子從來一心一志,心靜如水,毫無任何懸念,過著「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裏煮山河」的苦修歲月。

看見人間 菩薩身影

「慈能予樂,悲能拔苦」,證嚴上人與五大弟子在花蓮苦修,稍能立足,一場跨宗教的對談,上人決定了「為佛教,為眾生」的方向,蓄勢待發,積極走入人群。一九六六年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開啟了竹筒歲月,展現了五毛錢的力量,開始了慈悲濟世的慈善志業。

上人心意已決,長老弟子們義無反顧,每人每天再增縫一雙嬰兒鞋,再增糊一個水泥袋,收入所得悉捐歸助人經費。人人各司所職,各盡所能,工作極大化,睡眠極小化,烈日中務農,昏燈下手工。在堪忍的娑婆世界,日夜來回的忙碌身影,不是菩薩身影,什麼才是菩薩身影。

上人五大長老弟子的一生,人人都有豐富的傳奇故事;人人都是一本激勵人心厚重的書;人人也都是一首值得吟頌的詩。歷經歲月磨礪,飽嘗冷暖風霜,平淡中亦有激情,坎坷中自有坦途,逆境中隨遇而安,順境中恬淡謙讓。莫說他們無言,其聲如響;莫說他們不說法,他們處處都在說法。他們用守之不動的意志在修行,用實際的行動在說法。他們是如此靜定,共同的信仰是「此心安處是吾鄉」。心安了,根也就深了。

不傲霜雪 不聞梅香

五大長老弟子中,年紀最輕的四師兄——德恩法師,最早親近上人,皈依上人時才十八歲,是五大弟子中的「開心果」,一生清淨無憂,笑顏常開,可惜二○○三年因病往生,壽年五十八歲,是最先辭世離開上人的弟子。直到現在,他的笑容仍不時在僧團裏浮現。

大弟子德慈法師,慈濟人都尊稱他為「大師兄」,工於陶藝,巧於繪畫,才華洋溢,年紀最長,披荊斬棘,開山拓荒,領眾前行,是僧團裏的兄長,也是以身作則的典範。他常說:「作為上人的第一代弟子,要有徹底犧牲的精神。」這點他做到了,而且是淋漓盡致,徹徹底底的做到了。遺憾地於二○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因病捨報安詳往生,「慈師父講古」亦成為絕響,他是慈濟人心中永遠的懷念。

二師兄德昭法師,三師兄德融法師,五師兄德仰法師,雖然漸已年邁,偶有病痛,但都依然跟隨著上人步伐,穩步向前。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靜思法脈的流長,慈濟宗門的廣開,上人五大長老弟子,胼手胝足,百折不撓的奉獻與付出功不可沒。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修行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已是出神入化、出凡入聖的十地菩薩境界。誰說菩薩不在人間!上人的五位長老弟子就是菩薩。誰說紅塵不是道場,老實修行處都是道場。「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能夠走在濟世助人的菩薩道上就是一種福,能夠在菩薩道上無怨無悔付出,就是一種慧。福慧雙修,悲智雙運,人生就了無遺憾。《修.行.安.住——證嚴法師五大長老弟子》一書,書寫了五位長老弟子的簡略生平,如何走入佛門,皈依上人的因緣,以及皈依上人後的修行歷程與草創慈濟宗門的種種艱辛,不經風雨不見彩虹,不熬霜雪不聞梅香,上人五大弟子,每位都是一本可以傳諸後世的好書;一首可以高聲傳唱的好歌;一座可以讓人景仰親近的高山;一條源遠流長、孕育蒼生的巨河大川。大師兄德慈師父的「德」;二師兄德昭師父的「勤」;三師兄德融師父的「穩」;四師兄德恩師父的「恭」;五師兄德仰師父的「巧」;都足為典範。本書出版在即,特為推薦。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