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274

知「竹」常樂

個人很喜歡竹、木等自然材質,但在閱讀《經典》第二七三期〈愈消費愈環保〉的竹子報導之後,對竹子更加刮目相看了。

竹子曾經是台灣人的時代記憶,隨著工商業社會的發展,石化原料的進駐,竹子在我們生活中漸行漸遠。

今日從台南龍崎到高雄內門田寮一帶,仍可看見滿眼的莿竹林,這是當時最深刻的農村印象,而從馬頭山的「竹子坑」、「竹篙寮」的命名,更可看出竹子是當時生活中的要角,滋養了當地的居民及文化。

相較於種樹需要好幾個十年,才成材可用,竹子四年就可以長成,而且愈砍伐利用,對地球環保愈加有利,台灣有十八萬公頃的竹林,如果還不懂得好好利用,那才真的是「拿著金飯碗討飯吃」,太可惜了!

(台南.林芮云)

從「國民森林讀本」認識台灣

「台灣寶島。福爾摩沙」,在台灣長大的孩子,一定不陌生人們總是如此讚美這座美麗之島。但我真的
認識「台灣」嗎?

身居都市叢林的我們,每當身心匱乏、疲累不堪時,總是瞭望遠方的綠意群山,渴望著身心能夠在山林間獲得洗滌,但往往生活的繁瑣事務牽絆,漸漸地與自然越來越疏離,也因不了解而感到陌生。

如果綠覆率等同幸福感,那麼生長在這塊寶島的我們一定令世人稱羨!

台灣陸地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1%,是世界排名前四分之一強,森林更是社會非常重要的綠資產,除了造就生物多樣性,更緊密牽連社會經濟、人樹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經典雜誌出版的《籽.木.林.森──台灣森林錄》,彷如一本國民森林讀本,陪伴我們打開探索之眼、連結這塊土地之鑰,一片森林的起點,就從一顆種子開始訴說,見證無數的森林人為這片土地所做的努力,也帶領我們珍惜台灣。

(屏東.王昭元)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