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電線桿上,一則以土地公作為提醒的告示,「人在做、天地神祇都在看著」的警世。台灣的土地信仰經歷移墾的開發、原漢衝突的融合、由農轉為工商的社會背景,在都市化進展的結構下,「街頭街尾土地公」的守護形象深植人心,時刻與生活相關,存在現狀、過往,與投注在未來的希望,是最為核心的精神價值。
【出神入話】 玻璃反射的多個且重疊的土地公,像是由單一化身多元神職,從移墾開發、原漢衝突,到自農轉為工商的社會,在土地脈動中形塑多元信仰思維。 |
【建築台灣】 高雄果貿社區,鏡頭下蜂窩般的建築。由海軍眷村改建而成的它,今昔不同的是外觀,相同的則是對於理想家園的追求與打造。 |
【動物人間】 看著狗兒深情相望,人彷彿從中得到慰藉。動物陪伴人類、幫助人類,有的入侵人類生活,有的被人類利用。看似相斥,卻又相依。 |
【探索世界】 科學家潛入海域中的珊瑚區,將復育有成的珊瑚碎片採集下來。歷經半年耕耘,瀕危物種的鹿角珊瑚與麋鹿珊瑚已繁殖成功,準備移植至外海。 |
【共享之域】 台灣「中華藏友會」今年改以遠距即時視訊線上教學。新冠肺炎衝擊下,實體社交受限,但也因此促發了醫療等各方面的遠距與數位應用。 |
【環球采風】 吉爾吉斯獵人每逢外出狩獵,人鷹之間同行作戰。如何擁抱現代化、顧及保育又能尊重傳統,是近年來大開賞鷹觀光之門的獵人,要面對的考驗。 |
【探索世界】 牧民站在鹿群之中,供給鹿群額外的飼料,使其飲食不虞匱乏。薩米族堅守「想要」與「需要」界線,在貫穿極圈的鐵道計畫中,與開發對立。 |
【經典書摘】 楊斯棓醫師在卸下臨床業務之後,致力推廣閱讀,也將心得分享出版。他認為,透過閱讀可以改變的不只是個人,甚至也可以改變國家的命運。 |
【編者的話】撰文/陳世慧
【經典人生】庇護苦難的力量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被情緒牢籠困住了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見仁見智:新冠肺炎防疫隔離面面觀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科學真不真? 撰文/江才健
【探索世界】尋找鹽之商隊 撰文.攝影/Adriano Mar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