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伯言
武漢封城那天是一月二十三日,除夕前一天。我醒時天還黑著,才凌晨四點多。抓起手機,看到學弟小霍轉發了一條新聞:「武漢今天十時起,全市公交地鐵等停運,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關閉」。新聞發布時間是凌晨兩點。「封城」,標題裡打了個引號。
這在意料之中,但又很突然。關於一種不明原因的肺炎,消息已經傳了一陣子。我那時還在北京,上海同事小龔在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早上給我發來一張截圖,是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衛健委)前一天發布的緊急通知,說華南海鮮市場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有一種說法是,引起這種肺炎的病毒近似SARS。不過到了今年一月二日,中央電視台又報導,武漢有八人因散布關於疫情的謠言被查處。大家當時都稱呼這種疾病為「武漢肺炎」。
是不信邪?還是……?
直到一月十九日,武漢衛健委的通吿裡都沒有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只說可能存在「有限人傳人」。副市長開了第一次疫情通報會,說「可防可控」。國家衛健委的說法也一樣。
到二十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出現在新聞上,帶來的消息和之前截然不同。「根據目前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他還說,武漢有十四名醫護人員已經被感染。接著關於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武漢疫情做出指示的報導也出現在所有平台上。「習近平都出來說話了,那應該是真的嚴重了。」直到這時,每天都會和老友搓麻將的爸爸才不再出門。
人們開始帶著嘲笑的口吻扒出關於武漢本地的報導。一月十八日,武漢本地媒體《楚天都市報》頭版是關於一個有十幾萬居民的社區百步亭辦「萬家宴」,喜迎新春。還有一個幾天前的視頻採訪裡,記者問市民,「戴不戴口罩?」「不戴!」「為什麽不戴?」「相信政府!」
有句本地方言「不信邪」,說的是遇上什麽事先不擔心後果,偏要硬碰硬,試試看會怎麽樣。但很顯然,這次的「不信邪」不同,更多是因為信息不對稱。
民眾和政府成了平行線
封城的通知來自武漢市臨時成立的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應變措施是什麽,城內的人如果遇到出行困難或者物資問題該怎麽辦,沒有任何官方解釋。
封城後的四十八小時,武漢變成了一座孤城。這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武漢被長江和漢水分成了漢口、武昌、漢陽三個大區,又細分為十三個小區。戶籍人口加上流動人口一共有一千四百萬人。交通封閉意味著寸步難行。防控部在這期間連續發布了八個單方面的通吿,包括關閉過江隧道、封閉各區,並且開通愛心物資捐助,只允許透過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募資。但沒有說明市民日常生活該怎麽應對,大家也不知找誰溝通。民眾和政府變成了兩條平行線。
物資缺,求助訊息滿天飛
愈來愈多的醫院求助截圖出現在微信群以及微信朋友圈裡,又被人匯總成公眾號文章、微博帖子。物資告急的程度令人難過。醫生不敢吃飯,因為防護服不夠用,脫了就得換新的。一個口罩戴五天。沒有口罩就用手捂著。有標註漢口殯儀館身分的人說,從收到的屍體判斷死亡人數是公示的數倍。微博國際版上有人發視頻,三具蓋著白布的屍體躺在醫院走道,兩側或坐或立著戴口罩的人。
很顯然,大部分群雖然及時,但全是各種各樣的小需求,沒有人負責核實信息真偽和時效。不斷有不明身分的新人加入,對話刷屏過快,效率當然比集中統籌低多了。
打急救電話,也得排三百號
由於物資和物流受到了官方更嚴格的控制,志願者們在物資支持能做的事愈來愈有限,注意力從物資轉向患者援助。
一位朋友在人民日報志願者團隊裡,不過只做了三天她就退出了。她的工作內容是確認求助信息,她打通的最後一個電話,是患者家屬接的。患者剛剛在家裡去世,家屬剛打完一二○(大陸急救電話號碼),要等一二○來開具死亡證明,才能聯繫殯儀館。而即使打一二○,也還是要排隊,有時排到三百多號。
昨天早上,我們家又收到一條噩耗。爸爸在黨校時認識的一位朋友,湖北電影製片廠導演常凱全家染病去世。爸爸早上看到這個消息,又坐到了陽台,在陽光下一個人抽菸。這裡成為封城後他每天待得最久的地方。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由於死亡病例攀升,殯儀館員工為彼此消毒之後前往搬運大體。(圖片/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因應疫情嚴重,官方興建火神山及雷神山兩間隔離醫院,收治重症病患。(圖片/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武漢發布嚴格的小區封鎖令前,超市可見趕往採買的民眾。(圖片/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武漢市一名醫護人員穿著防護衣小憩,避免脫了就得更換。(圖片/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武漢長江隧道關閉後,等同封閉了武漢三鎮漢口、武昌、漢陽。(圖片/達志影像)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