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多聞(經典雜誌特約撰述)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食物串起社區連結
「兩年前,當我開始為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的在地專欄書寫有關美國農民與飲食藝術的種種時,我以為我是在寫食物、創造食物的人、還有廚師背後的故事。」美食作家克莉絲汀‧穆克(Christine Muhlke)寫道:「我不知道,我其實在寫的是社區——食品製造商,消費者,美食家。」
「社區」究竟是什麼意思?我發現,農業人說的社區,是他們經由分享食物、或者對食物的興趣,而慢慢織成的一張人際網。這張網裡,有種子供應商、烘焙坊學徒、農夫市場經理、訂購蔬果的早餐店老闆。人們圍繞著食物工作,圍繞著食物生活,圍繞著食物找到同好。
食物成為培力媒介
食物社區有許多不同的形式。有些頂著食農教育的正義光環,有些以稀有的食品成為觀光勝地,還有些食物社區,小小的一片綠地承載著大大的社會責任,例如致力於難民問題的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的青年農園(Youth FarmWorks)。
計畫主持人羅比‧威爾考克斯(Robbie Wilcox)說:「農業與食物是一種媒介——這些孩子藉由耕作,與土地重新產生聯繫;藉由分享食物,與新的家園產生連結」,「這不只是種菜而已。藉由管理菜園和銷售他們自己種的蔬菜,這些孩子學會了非常實用的人際、銷售、管理技能,可以放在履歷表上,這段經歷有助他們找到好工作。」
目前有六個難民孩子在這裡耕作,分別來自剛果、宏都拉斯、墨西哥、莫三比克、南蘇丹。每逢週末,他們就在這裡擺一個小攤子,賣他們自己種的蔬果。
吃當地,吃當季
儘管「吃當地、吃當季」的觀念被宣導多時,卻始終沒有形成主流。據統計,全美農夫市集的數量,從一九九四年的一千七百七十五個,成長到二〇一四年的六千一百三十二個;而速食工業的年營業額,從一九七〇年的六十億美元,成長到二〇一〇年的一千七百億美元。連鎖速食工業的成長速度仍然超越在地小農市集。
在食物社區形成的過程中,階級是一個因素:白領知識份子可以以一隻二十五美元的代價,購買當地農場人道飼養的雞隻回家烹煮;而藍領階級,不論他們願不願意,常常只買得起一包一美元的速食店雞塊。因為食品製造的工業化、貿易談判的弔詭,不知何時,以自然方式栽種的蔬果,價格超過了以化學藥劑餵養的產品;在地小農的蔬果,不敵飄洋過海而來的傾銷。「吃當季的在地好食物」,原是理所當然的事,曾幾何時卻變成遙不可及的奢侈。
但畢竟到處都有人渴望站在土地上種自己的作物,站在廚房裡煮自己的飯食。於是一個一個的食物社區成形了,慢慢地把「吃當季的在地好食物」重新變回理所當然的事。
奧克蘭城市農園主人潔里‧赫伯倫(Jerry Hebron),出生成長在這個社區,長大後離開社區到城裡工作,十四年前退休回鄉後大吃一驚,因為底特律瀕臨破產,很多人搬走,整個社區治安敗壞,鄰人互相猜忌。
當時這社區的地皮,跌價到每坪只要五元美金,仍然乏人問津。赫伯倫買下一塊一百坪的空地,闢了兩畦菜圃,開始種菜。收成以後,她把蔬菜分給左鄰右舍,並邀請他們一起來農園享受耕作的樂趣。
漸漸的,這兩畦菜圃變成鄰舍們週末聚集的地方。社區人士在這裡辦活動,小學老師帶孩子們來參觀。十一年後的今天,奧克蘭城市農園從當初的兩畦菜圃,擴大到現在的兩個半街區,還有一個週五農夫市場。
社區的飲食革命
站在土地上,種自己的作物;站在廚房裡,煮自己的飯食,給人一種奇異的安定感。「種食物的人、煮食物的人跟吃食物的人,彼此之間有一種互信的關係……這是食物社區的精髓。」波利多農園的主人波利多說:「當年向我父母訂購橘子的人,到現在還在繼續向我訂購橘子。」
下午四點鐘,在波利多農園摘了一整天橘子的工人們下工了,每個人都裝了一袋橘子,要帶回家給家人吃。午後的陽光把他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他們一邊走向停車場、一邊閒聊,談球賽,談家庭生活,談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是波利多從父親手中繼承的農場——還有社區。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荳蔻烘焙坊的主廚霍福斯(右二)用當地食材設計食譜,廚房與用餐區相鄰處採用透明玻璃窗,孩子興味盎然地趴在窗前,觀看廚師料理食物的過程。
[Not a valid template]↑ 波利多家庭農園裡,正在採收柑橘的工人們。農園主人波利多經營農園超過三十年,認為農業工作最大的樂趣,就是能產生許多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年一度的郡博覽會,當地農家踴躍參加,孩子把自家的羊隻牽來選美。
[Not a valid template]↑ 底特律北端社區曾經只有加工食品可買,赫伯倫成立農場為鄰里提供新鮮食材。
[Not a valid template]↑ 住在洛衫磯南區的芬利(右)有感於社區不易買得新鮮食材,逕自在行人道上種植新鮮蔬果、供鄰人免費取用,因其理念受到社會肯定,成為TED演講的紅人。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