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賴英錡(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顏松柏(經典雜誌攝影)
在一片寂靜的漆黑之中,一塊翠綠的花草地上,眾人的橘紅臉孔圍繞著金黃的太陽,棕黑的百步蛇纏繞著深藍的陶甕……,巨大布幔上的圖紋彷彿訴說著排灣族的古老神話:「很久很久以前,太陽神生下了兩顆蛋,分別掉入兩個不同的陶甕,並由兩條百步蛇守護、孵化,其中一顆孵出了排灣族的王子,另外一顆則誕生了純潔又美麗的公主……。」
這幅巨大、令人歎為觀止的布幔是陳利友妹(Lavaus)的作品,但她謙虛地說這只是無心插柳。在超過一甲子的刺繡生涯裡,陳利友妹不停嘗試圖紋的排序變化,一些未完成或刺不好的繡布,她捨不得丟,索性蒐集拼貼起來,成了眼前這幅圖紋壯觀動人的布幔。
一甲子的刺繡人生
陳利友妹精通排灣族刺繡技藝,縱使今年已高齡七十五歲,頭髮斑白,但她那雙銳利的眼睛仍全神貫注於繡布上,在彈指間穿針引線、一來一往,精神抖擻地示範排灣族刺繡技法。一眨眼,原本看似平凡的一塊黑布料,頓時浮現美麗的圖紋。
她回憶童年,小時候家旁邊有一棵大樹,部落裡的婦女總喜歡聚集在這棵樹下,一邊做刺繡,一邊話家常。當時母親總是把她帶在身邊,耳濡目染之下,她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基本的刺繡技巧。
國小畢業後,陳利友妹開始做刺繡活以貼補家用。十六歲時,也去學習西式裁縫,累積打版製衣的知識,但她仍鍾情於傳統刺繡那鮮豔繽紛的色彩,以及錯綜複雜的針路。「剛結婚那幾年,我為了照顧小孩,也為了配合丈夫的工作而移居高雄,曾一度停止做刺繡。」陳利友妹說:「直到後來丈夫生了一場大病,舉家遷回家鄉太麻里,我也才再度拿起針線。」
那是一段含莘茹苦的歲月。她還記得,當時僅憑一間雜貨店做小本生意,並幫人做有刺繡圖紋的排灣族傳統服飾、帽子和包包,養活一家大小。陳利友妹指出,當時雖然有獲得一些不錯的回響,但她只把刺繡當興趣,並未奢望藉由刺繡獲得成功的事業,只是日復一日地做著自己有熱情的事。過程中,陳利友妹也曾遭到左鄰右舍的冷嘲熱諷,說她會刺繡沒什麼大不了,也賺不到什麼錢,去外地打工一個月都還賺得比較多。然而,她從不把別人的批評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堅持著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
或許就像寶萊塢經典電影《三個傻瓜》的名言:「追求卓越,成功自然會追著你跑。」透過自學不停磨練刺繡功夫的陳利友妹,終於等到成功來敲門的那一刻。隨著刺繡作品愈賣愈好,生計也逐漸獲得改善,在友人的建議下她收掉了原本的雜貨店,改設立「陳媽媽工作室」,將興趣和工作結合,刺繡成了陳利友妹一輩子的志業。
二○○三年,友人協助她報名被譽為台灣工藝界奧斯卡級競賽的「台灣工藝競賽」,起初她還有些抗拒:「我的作品這麼普通,可以嗎?別人都是大師級,很厲害的……。」殊不知,她竟然一舉拿下當年(第十屆)的工藝之夢主題獎,後來更獲得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授予「台灣工藝家」的殊榮,彰顯她在排灣族傳統刺繡的卓越成就。被譽為「國寶」的陳利友妹補充,幾年前,甚至有日本的研究人員專程飛來台灣,向她請益排灣族的刺繡文化,作為人類學的研究資料。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陳利友妹的創作靈感來自對部落的情感記憶,如太麻里山、集會所、族人跳舞慶豐收、勇士上山打獵等;其中也包含了排灣族的信仰崇拜,如太陽神、百步蛇。
[Not a valid template]↑ 服裝設計背景的劉妍希與陳利友妹討論作品,結合傳統與時尚以推廣刺繡工藝
[Not a valid template]↑ 陳利友妹身穿排灣族服飾,在超過一甲子的刺繡生涯裡,用一針一線繡出她對部落與家鄉的記憶。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