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兩側堆滿防洪沙包的溝渠,橫跨兩岸的簡陋木橋上,一群小朋友背著陽光注視著攝影機。《經典》本期再度以羅興亞人作為封面故事,這個目前世界最大的難民營,共收容了百萬名從緬甸流亡至此的羅興亞難民。是的,羅興亞難民似乎已是一個被逐漸遺忘的議題,然而百萬人的困窘生存環境,更因為孟加拉的雨季即將屆臨,土石流、洪水,屋漏偏逢連夜雨莫不以此為甚,而寄人籬下的羅興亞難民又面臨孟加拉當局扣以毒品走私者的指控,與當地居民的摩擦也逐日增加……。
《經典》贊助楊智強的採訪隊伍再度進入難民營,除了希望讀者與《經典.TV》觀眾應該持續關心這個現實;同時也是對報導隊伍的支持,在如今的媒體環境下,這個源於本土的小採訪隊伍能鍥而不捨地跨國追蹤,深入報導也應是值得鼓勵與肯定的。
從〈藝文倫敦〉到旅居奧地利的特約作者楊佳恬以自身經歷書寫奧地利人的美感經驗如何從小札根,這也是《經典》新啟【都邑風景】系列專題的用意,我們希望能藉由擁有台灣經驗又在異國長期旅居的他(她)們,由驚豔當地文化的美好一面到內省與台灣的差異,藉由書寫來沉澱與萃取,【都邑風景】未來持續採擷的風景,也希望能成為台灣未來風情的索引。
文史工作者凌宗魁在【建築台灣】所撰寫〈日本時代的台灣仕紳住宅〉,搭配著《經典》攝影劉子正在老建築的穿梭擷影,尤其使用空拍機拍攝的角度,別於平常我們直視建築物的仰角,這些近百年台灣傳統建築的美更是全然畢現,大家在觀圖之餘,也許會如我一般心生嘆息,這些建築的美感經驗,為何沒普及與傳承下來?日本時代的漢人雖是被統治者,但建築所有者皆是當時社會望族仕紳,雖受西化影響的他們,但又自覺與對岸的悠久中國文化有著關連,這些現實的矛盾,在建築內裝外觀上都可尋到蛛絲馬跡,所以今日除一探歷史建築之美,也成了特殊時空背景的最佳時代見證。
我自己深深地被〈蘭花的美麗風暴〉的破題照片──特有種台灣喜普鞋蘭所吸引,也因稀有蘭花的天價行情,這些原本隱於山間一隅的美麗蘭花早成了盜採者的標的。特約作者廖靜蕙在【島嶼植被】專欄中以美麗風暴來形容。稀有的特有種蘭花,被稱為植物界中的貓熊,早名列《華盛頓公約》的附錄中,原生於台灣東部一千五百公尺海拔石灰岩地形的台灣喜普鞋蘭,也因被接連採集,族群數量下降中。這些不適平地栽植之蘭種,當大家有機會在花市乍見其蹤時,也請欣賞就好!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