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235


守護傳統文化,刻不容緩

讀完《經典》二三四期的〈排灣族文化的傳承者〉,對文章主角查馬克.法拉屋樂老師感到崇敬與佩服。一位排灣族青壯年,不辭辛勞,從零開始,向族內耆老學習排灣古調,一筆一劃地記錄下來,親授給孩童,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令人開心的是,成立十餘年的「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至今已廣獲大眾的認可,在國內外皆頗具盛名。我也不禁反思,現在大多數的台灣年輕人是否也都只聽國內外的流行歌曲,對於台語老歌不聞不問,興趣缺缺,甚至認為很「俗」、很「台」?殊不知,台語老歌的詞與調,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脈絡,也體現了不同的情感之美。 (花蓮.陳美蘭)

古老佛國的抉擇與考驗

閱讀《經典》二三四期的〈緬甸心事〉,看見中國大手筆的在緬甸投資基礎建設,興港口、鋪管線,積極拓展自身在亞洲的策略布局,而緬甸也善加利用,推動國家的經濟成長。

緬甸被媒體喻為「亞洲最後的處女地」,她本來是富饒的國度,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卻因為二次世界大戰後長期的軍人獨裁統治,導致經濟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如今,隨著翁山蘇姬所帶領的全國民主聯盟執政,緬甸有望開啟新局,改善民生問題,外資也十分看好。但是,緬甸國內的羅興亞人、血玉,以及政府和境內少數民族之間的衝突與紛爭,仍是有待外界觀察與關懷的重點。 (台北.李耀宗)

一首流浪者之歌

很久以前曾讀過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當下讀完,內心激起難以言喻的漣漪,這次閱讀《經典》二三四期的〈荒野之聲〉,竟也有類似的感動,彷彿在讀一本精采的冒險小說,心境跟隨作者的探險之路上下起伏,關於作者對現代生活和大自然的哲思,也深有同感,其中特別認同他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之下,人們汲汲營營於功名利祿、眾生喧囂的反省。 (台南.黃東翰)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