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婉恬(經典雜誌執行編輯)
二○○八年,緬甸發生該國史上最嚴重的納吉斯風災,《經濟學人》〈Help with a bow〉文中表示,「就在西方的善心人士排隊等著踏上緬甸賑災時,台灣的NGO(非政府組織)卻受到較善意的歡迎。」第一批被允許進入緬甸賑災的NGO是來自台灣,由緬甸出生的心道法師所領導的靈鷲山佛教團體。而當緬甸軍政府嚴格限制外國救援隊伍入境時,華人區最大的慈善團體慈濟基金會,成為首個緬甸官方正式核准進入災區的外國NGO。
一九五○年代曾受美國援助的台灣,半世紀來從接受轉為給予,看似華麗的轉身,背後卻帶著一絲美麗哀愁……。《經濟學人》接續評論「台灣外交上的孤立,反而對此有幫助:該救援單位能夠在如緬甸這類的國家以中立為由,進行救援動作。」
慈善的光芒
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從聯合國會員中被除名,此後在國際上的經貿、外交開始遭遇重重阻礙。然而,台灣人民沒有因此灰心喪志,反而開始蓄積各方能量,準備再一次翻轉。
二○○三年,台灣義診團體路竹會成為聯合國內具諮詢地位之非政府組織會議(CONGO)之準會員(Associate Member);二○一○年,慈濟更獲得聯合國通過且宣布成為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ECOSOC)的特殊諮詢委員(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可參與其重要事務之推動。聯合國給予路竹會與慈濟的肯定,實實在在地為國家處境艱難的台灣,在國際上彰顯了慈善的能見度。
從窮困的非洲,到時而因天災受難的歐美、中南美洲,台灣NGO不畏路途遙遠,依舊飛越半個地球,給予物資援助、人道關懷與即時的救援行動。因地緣關係,台灣NGO在國外的長期援助,大多落於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統計,台灣在全球的NGO計畫約有近四百個,亞太各國所占的計畫就超過一半。
除了路竹會、慈濟基金會,還有協助顱顏患者醫療的羅慧夫基金會、深耕柬埔寨的知風草文教協會、致力於越南的至善基金會。過去泰緬邊境的難民營裡,則有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的長期蹲點,以及目前在泰緬邊境培養當地社群自助能量的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等等。台灣NGO從醫療、急難救助、人道協助、教育等援助面向,將慈善的力量扎根在東南亞國家之中。
至善基金會在越南的援助,因為非邦交國的關係,援助過程總有當地官員前來「地陪」。從開始執行計畫到在當地正式成立合法工作站,就花了八年的時間。每一年,越南政府都派人跟著至善,時而指出至善的計畫不合法,卻也未具體說明不合法之處。至善執行長洪智杰便設法搞懂越南INGO的相關法條,成為了第一個被越南承認的台灣NGO,「透過長期的友誼和陪伴才有辦法,沒有捷徑。」洪智杰說。
實做中消弭疑慮
受到越戰影響,創傷最為嚴重的越南中部,一位臉部畸形嚴重的孩子阿福,一九九八年,由至善基金會協助他到台灣治療,在長庚醫院動了三次手術,才將面孔整形回復正常。阿福是至善的第一個醫療個案,此後,至善開始在越南中部展開貧童教育與醫療計畫。
而以佛教理念為宗旨的慈濟基金會,在援助過程,經常受到不同宗教信仰的災民質疑是否前來傳教?受援助對象與國家,難免懷疑這些前來給予援助的團體,是否有什麼目的?
二○○二年,一場豪雨引發了印尼紅溪河退不去的嚴重水患,慈濟國際救援小組得知,隨即展開救災行動。同時,啟動紅溪河整治計畫,每天清出將近一百噸的垃圾,解決水患的根本原因。隔年一千一百戶的大愛村落成,讓居民得以有安身立命之處。
十五年後的今日,大愛村裡停滿轎車、摩托車,人民從貧困中翻轉,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信奉伊斯蘭教的紅溪河居民瑪莉莎,曾懷疑慈濟:「是不是要我們改信佛教?」後來才發現「慈濟的幫助,是不分宗教、種族的。」
同樣的疑問,也曾發生在印尼的伊斯蘭教習經院中。習經院收容許多貧苦人家的孩子或孤兒,高達八千名院生,使院內經費時常處於吃緊狀態。慈濟每月援助五十噸白米,也教導院生種菜、種稻、做麵包,不只是解決一次性問題,更陪伴他們從生活的規律中,找到站起的力量。
起初,習經院的哈比長老向慈濟提出糧食援助的請求時,擔憂慈濟會向院內傳教,但日後哈比長老卻主動要求將證嚴法師法相懸掛在習經院教室之內。
慈悲軟實力
沒有會員制度的路竹會,能在急難發生之時,十二小時內提供緊急醫療救援;從不主動募款,卻能有辦法維持每年固定十八次的義診。每次出團,參與路竹會的義工必須自費、請假,義工卻總是樂此不疲。曾參與過五次路竹會海外義診的邱美鈴表示,即使在機場集合時才第一次碰面,義診團的義工卻能有絕佳默契,一到定點,每個人就自動自發迅速定位,安排從掛號到領藥的義診動線,因為「團隊的共識和目標是一致的,希望能解決當地民眾醫療問題。」邱美鈴說。
直至今日,路竹會足跡遍布四十七個國家,出團次數累計三百四十二次,參與義診義工人數一萬五千多人。「醫師、牙醫、藥師、檢驗師、護理師,我們義診一直都有完善的團隊。」路竹會創辦人劉啟群說,雖然是一次性的短暫義診,但路竹會都堅持用等同台灣的醫療水準去幫助需要的人。
「全世界,沒有哪兩個國家的醫師證照是互相承認的。」劉啟群表示,二○一五年七月,路竹會在我方外交部官員與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官員的共同見證下,與日本全國醫師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內容載明當兩國有急難發生之際,只要兩組織合作,即可在兩國合法進行人道救援的醫療行為。
今年十月,路竹會也預計與亞洲藥師協會和亞洲醫師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並將總部設在台灣,分會設在各地,扣掉兩協會重疊的國家,總計涵蓋三十七國,包括柬埔寨、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尼泊爾以及巴基斯坦等等。如此一來,「透過當地醫師、藥師,在當地做醫療上的協助,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做更多事情。」劉啟群說。
二○一五年五月,慈濟物資裝載於印尼軍方「人道救援」專機,飛入地震過後的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慈濟與印尼軍方的該合作案,起緣於印尼慈濟志工長年推動環保、賑災、教育,受到印尼政府肯定。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任何災難救援,印尼軍方都願意協助慈濟,因而讓物資得以順利進入尼泊爾賑災。
二○一六年,在柬埔寨一位省長的協助下,以知風草為名的中學正式成立。當時已在柬埔寨協助興建十多所中小學的知風草創辦人楊蔚齡,原先還愁於當地村長不願意將部分土地撥給知風草擴建中學一事時,碰巧被到波北市開會的卜迭棉芷省省長得知。
省長驚訝地說:「楊蔚齡要蓋學校沒有地?她要蓋學校我們要全力幫忙,如果沒有地,我買!」一個月內,土地問題順利解決了。「這種聲音很振奮我們,台灣之愛的影響力還是在的。」楊蔚齡欣慰地說。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納吉斯風災,慈濟發放大米近兩百噸,嘉惠一萬多戶受災居民。(攝影/蕭耀華)
[Not a valid template]↑ 至善基金會在越南著重幼兒照顧與貧童助學;並積極協助台灣企業認養當地幼兒園的營養午餐。(圖片/至善基金會)
[Not a valid template]↑ 二○○三年,慈濟人與印尼官員視察紅溪河,接續啟動清溪計畫;翌年落成大愛一村,提供居民安身之所。(攝影/顏霖沼)
[Not a valid template]↑ 路竹會為醫療援助與義診見長的國際性NGO,足跡遍布四十七國。菲律賓義診現場,與當地醫療團隊合作。(圖片/路竹會)
[Not a valid template]↑ 知風草協會深耕柬埔寨二十多年,協助兒童、婦女與貧困者。例如興建中小學與職訓中心,提升村民基礎教育和謀生技能。(圖片/知風草協會)
[Not a valid template]↑ 緬甸孩童收到來自慈濟基金會發放的文具與物資,無不綻放純真笑靨,回應來自台灣的慈善之愛。(攝影/李文傑)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