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島系列】愛爾蘭 堅持作自己

撰文/居芮筠(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徐安隆(經典雜誌攝影)

於距離台灣約一萬公里的歐洲邊陲,愛爾蘭這個國家,對台灣人而言是既陌生又熟悉。或跟著U2一起吶喊、或跟著恩雅一同低吟,抑或是欣賞富含文化寓意的大河之舞(Riverdance),愛爾蘭打出的招牌,大都和文化有關。在這塊島上,一踏入書店或唱片行,總有一櫃專屬的愛爾蘭文學或音樂映入眼簾,驕傲地展示著他們自己的文化產品。然而,當我深入探訪後,才終於明白:愛爾蘭的歷史固然淬鍊出她深具厚度與質感的文化,但更重要的是,她的人民懂得去傳達。

愛爾蘭國家圖書館裡,正舉辦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的紀念展。門票?免費。展覽的內容,卻是無價。三十坪左右的空間裡,收藏葉慈的手稿、作品等並不稀奇,令人讚歎的是,策展團隊的精心製作。他們將葉慈的手稿及書信數位化,讓參觀者可用觸碰螢幕的方式翻閱,既達到保護史料的效果,又能將資源分享。此外,有鑑於手稿的字跡不易解讀,他們更增設了轉換字體的功能,只要選取一個區塊,就可以將它的內容轉為正體字。

另一台電腦裡,儲存的是一位學者的作品。他以葉慈的手稿為本,用數位化的方式,讓參觀者能夠了解葉慈寫作及修改的過程,他對其國寶的用心、努力與巧思令人折服。除此之外,展場裡也嵌著幾台小電視,播放學者或親人的相關談話。策展人很清楚,應該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

愛爾蘭人對其文化的保存不遺餘力,其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應屬一八八四年成立,至今仍十分活躍的愛爾蘭運動協會(Gaelic Athletic Association, GAA)。位於都柏林的克羅克(Croke)公園體育場,可容納八萬多人,今年九月七日,估計約湧入了六萬人,為了爭睹愛爾蘭曲棍球(hurling)全島冠軍賽,不分男女,小至四歲,大至九十歲,全都為這個「屬於自己的運動」瘋狂。

建立自我價值

該協會成立的宗旨,即為復甦自十九世紀末逐漸消逝的愛爾蘭傳統運動,而且活動範圍推及全愛爾蘭島三十二個郡,也就是說,除了愛爾蘭共和國的二十六郡,也含括北愛的六個郡。政治歸政治,傳統運動是全愛爾蘭的事。

愛爾蘭式曲棍球據稱已有至少兩千年左右的歷史,而且是世界上最快的團體球類運動。該運動「結合了力與美,既暴力又優美,看到球員追逐球時,所展現出來的平衡感,是極大的享受!」至現場觀賽的攝影安隆,止不住興奮地向我描述他的觀後感。「暴力又優美」,用來形容愛爾蘭人的民族性,大概是一個蠻貼切的詞彙。優美在於,他們懂得欣賞與傳承自己的文化,暴力則是無路可退時,破釜沉舟的最後一點力氣。

記得初抵愛爾蘭的那段日子,時值全球矚目的奧運賽,但我卻感受不到他們有什麼特別的反應,反倒是愛爾蘭式曲棍球或足球賽,才能激發他們的熱情。那種熱情,是一種自我證明,是身分的認同。在失去主權八百多年後,愛爾蘭人竟然還能保有那一點未受侵犯的尊嚴,找回屬於自己的價值。

走在愛爾蘭的街上,處處可以看到他們對「自我價值」的宣示。幾乎所有的路牌、招牌都同時用英語和愛爾蘭語標示。高中以下的公立學校規定,愛爾蘭語為必修課程。然而,通過了測驗,畢了業後,很多人的愛爾蘭語程度只剩下拼拼湊湊的單字。都柏林理工學院(Dub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IT)語言博士羅維文(Henry Leperlier)表示:「研究顯示,會說一般愛爾蘭語的人大概只占百分之十五,但真正常常在用愛爾蘭語的,只有百分之八。」

精通多國語言的他,雖然認為所有的愛爾蘭人都應該學習愛爾蘭語,但也道出了本地人的矛盾。很多人不會說愛爾蘭語,但被問及是否要放棄愛爾蘭語時,卻又搖搖頭。因為一旦放棄愛爾蘭語,似乎意味著失去了一項資產,講的英文,與英國、美國、澳洲一樣,身分認同上會有疑慮;但是,真的學了愛爾蘭語,似乎又無法和世界接軌,許多家長因此持反對意見,認為浪費時間。

如果語言是一種權力的象徵,那麼愛爾蘭人對愛爾蘭語某種程度上的執著與矛盾,或可視為殖民文化下所遺留的社會狀態,本土與外來,愛爾蘭試著從中找尋平衡點。羅維文博士耐人尋味地說:「一個大國是不會想到自己身分或語言的問題的。只有小國會意識到自己的小,因而特別在意自己的身分及語言。危險就在於,當你是個小國時,有可能缺乏自信,把自己想小了。」

慶幸的是,愛爾蘭沒有把自己想小,她一方面繼續推動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利用英語及地理位置的優勢,增加自己在國際上的能見度。都柏林理工學院新聞學講師哈利˙布朗(Harry Browne)說:「加入聯合國後,愛爾蘭首次在國際上有了地位。但歐盟才是更重要的一個『非英國』的愛爾蘭身分。」

一九七三年,愛爾蘭加入歐盟,接受其大量的經援,改善國內基礎建設和教育系統。愛爾蘭企業署(Enterprise Ireland)新興發展國家投資處經理艾倫.霍伯斯(Alan Hobbs)認為:「愛爾蘭獨立後並沒有繁榮起來,因為當時實行保護政策,對經濟發展沒有幫助。直到加入了歐盟,情況才好轉。我們必須和其他國家合作。」

前瞻性視野

除了歐盟,愛爾蘭的經濟也深受美國影響。「一九九○年愛爾蘭的經濟發展,多半得力於美國在該國的投資。若非微軟、英特爾等公司的外資,愛爾蘭幾乎不可能有經濟奇蹟。」哈利.布朗說道。英語和百分之十二點五的低公司稅,是愛爾蘭吸引外資的兩大優勢,欲開發歐洲市場的公司,若先前進愛爾蘭,便可暢行於其他歐盟國家。

外資搶進,愛爾蘭政府同時也看準了市場,大力培植高科技人才。雖然錯過了工業革命,但愛爾蘭轉向輕工業,將製藥、科技和資訊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成為全球十大藥品輸出國,以及最大的軟體輸出國。平均國民所得超過四萬歐元(近兩百萬台幣),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不忘提到,那隻英勇的「克爾特之虎」(Celtic Tiger)。

愛爾蘭的成功,歸功於不同的契機和努力。台商林政德十分推崇她多元有彈性的教育系統,「高中第一年,叫作『轉換年』(Transition Year),這段期間可以廣泛地涉獵,不算成績,譬如去上之前沒上過的課,或短期工作,包括當志工,以增加社會經驗。其目的在於,讓這群年輕人去嘗試並發掘以後要走的路。」這一年裡,可以什麼都不做,也可以學習很多新東西,甚至考慮要繼續升學或者去念技職教育。「我覺得這種系統讓他們了解自己,多方面接觸,給孩子一個機會。」有兩個在愛爾蘭念書的孩子,林政德感觸特別深。

從文化產業、知識經濟和教育著手,愛爾蘭積極「建設在看不見的東西上」,國立都柏林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UCD)愛爾蘭文學博士生謝志賢強調,「而看不見的,往往也才是最重要的」。愛爾蘭不拘囿於土地小、資源缺乏的框架裡,卻懂得變通,另闢自己的成功之道。當然,小國雖然發達了,其背後總不免也藏有些許忐忑。

今年六月十二日,愛爾蘭在歐洲地區投下一顆震撼彈,以百分之五十三點四反對比四十六點六贊成的公投結果,將里斯本條約(Lisbon Treaty)封殺出局。愛爾蘭是歐盟二十七個會員國中,唯一對里斯本條約進行公投的國家。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愛爾蘭小檔案】

  • 國名:愛爾蘭共和國
  • 首都:都柏林
  • 區域分布:整座島分成四個省,其中烏斯特省的3個郡屬於愛爾蘭,另外6個郡屬於北愛爾蘭
  • 面積:70,209平方公里
  • 人口:424萬人
  • 語言:英語、愛爾蘭語
  • 宗教:天主教
  • 政體:內閣制
  • 國民生產毛額(GDP):1,906億歐元
  • 年平均國民所得:43,928歐元
  • 對外貿易額:出口889億歐元,進口628億歐元。與大英國協貿易約占24%,與其他歐盟國家貿易約占38%,與美國貿易約占15%,與其他國家貿易約占22%
  • 對我貿易額:對我出口2.36億歐元,自我進口7.70億歐元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北愛爾蘭東北沿岸的「巨人堤道」(Giant’s Causeway),是六千多萬年前,因火山作用而形成,共計有四萬根左右的六角柱狀玄武岩。一九八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遺產。(攝影/John O’Kane)
[Not a valid template]↑ 貝爾法斯特的「和平線」,高約六公尺、綿延四公里,阻隔了天主教與基督教徒區。
[Not a valid template]↑ 愛爾蘭曲棍球號稱是史上最快、最古老的球類運動,它帶有愛爾蘭人獨有的身分印記。英政府曾禁止這項運動,因此它同時也象徵自由。
[Not a valid template]↑ 愛爾蘭西部的哥爾威(Galway)郡,被王爾德稱為具「野性美」的康尼馬拉(Connemara),在愛爾蘭語裡即為港灣之意,由沼澤、小鎮和黑色湖水交錯而成。
[Not a valid template]↑ 都柏林的鵝卵石(Cobblestone)酒吧裡,樂團演奏傳統音樂。啤酒配音樂,是愛爾蘭酒吧文化的縮影。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