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八日,南亞地震發生的清晨,正是學子上課的時間,巴基斯坦北部的喀什米爾重災區巴拉寇特,大量校舍坍塌,孩童死傷不計其數;甚至媒體報導災區幾乎「失去了一整個世代」。圖中這名父親等待多時,終能與受傷的孩子搭上直升機,從滿目瘡痍的家鄉尼魯姆(Neelum)谷,飛往首都伊斯蘭馬巴德就醫。地震後,全城混亂無緒,加上惡劣天候,使災民的生活格外慘澹。
【深入現場】 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邊界區的巴拉寇特災區外,面對一片狼藉的家園,驚魂甫定的小男孩蹲坐雨中不停顫抖。連日來的霪雨霏霏,拖延了原就困難重重的救難進度,而四萬八千人的死亡數字還在不斷攀升中。 |
【探索世界】 騎車累了,隨時都能找到如茵小徑,稍事休息。素有楓葉王國之稱的加拿大,人與自然的關係依舊緊密。Vicky的單車橫越加拿大之旅,也是自我追尋之旅。 |
【非政府組織系列】 一八六四年,阿皮亞醫生在什勒斯威格之役所穿戴的臂帶,是「紅十字」第一次穿梭於烽燧之間的標幟,象徵和平,又緊隨戰爭,將近一個半世紀「白底紅十字」無言地跨過世間的籓籬。 |
【比鄰亞洲】 離開鋒頭正健的韓國第一大城首爾,南向釜山。從歷史溯源,釜山曾經是南韓絕地反攻的基地;從趨勢預測,太平洋將是未來世紀的政治貿易舞台。二○○五年在APEC的加持下,海洋城市釜山意圖拋開一切桎梏,奮力前衝。 |
【探索世界】 鴨綠江畔丹東市中國遊客,眺望對岸北朝鮮新義州市,北朝鮮一直自詡為「天堂」,但逃至中國的難民卻不這麼想。 |
【人間大學】 在學生喧鬧下依舊安坐講台一隅,陳國詩的眼睛看不見,心卻清明無比。雖然從小籠罩在「第一」的光環下,但陳國詩一直都明白,第一的本質虛幻,若無「局限的偏見」,便無所謂第一。 |
【經典書摘】 共生性野菇的菌絲深入樹木根部,二者形成相互依存的緊密關係。真菌分解、吸收了生物的有機分子,讓物質在大自然中流轉循環。常見的菇其實只是真菌的子實體,在台灣分布廣泛,色彩變化多端。 |
【編者的話】 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 富貴在品格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 現代人的信仰危機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從錯誤中學習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 三維?還是七維? 撰文/江才健
【經濟學人】 藍海策略或紅海策略? 撰文/周添城
【行腳台灣】 無常 撰文‧攝影/梁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