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志恆
攝影/周元楷
「你們要去奴庫斯(Nukus),還要去木伊那克(Muynak),太可怕、太危險了!」塔什干一家餐廳的老闆娘聽到這兩個地名,原本笑臉爽朗,立刻拉下臉、猛搖頭說:「打死我都不要去那種鬼地方。」
漁船墳場,荒漠孤城
奴庫斯是烏茲別克卡拉喀帕克斯坦自治區(Karakalpakstan)的首府,鹹海位在自治區裏,木伊那克則是距離鹹海最近的城鎮。
旅行指南上明確標舉著:「假使荒涼、孤寂吸引你,那麼歡迎來到這裏。」
在木伊那克「海邊」,慘白的秋陽下,漫漫無際的白沙刺人眼目,綿綿延伸直接天穹,已經漶漫不清的廢船墳場,斑駁鏽蝕、擱淺在沙浪裏,到處是塘漥、潦水、貝殼、菅草、灌木叢,沼澤上稀疏的白芒足有人高,在風中沙沙作響。朔風捲起的沙塵、鹽塵撲面而來,打得人雙眼乾澀,面龐、耳朵都是生疼。
一九六○年代,木伊那克是個繁榮的海港,每年有二萬公噸的漁獲量,擁有一座蘇聯時代最大的魚罐頭加工廠,年產量有一千三百萬個。如今海岸線已經退到一百六十公里之遠,成為一座號稱海港卻沒有海,漁村卻沒有魚的荒漠孤城。
大自然的現象,很少能在一個世代之內改變得如此劇烈,但是巨大如鹹海,卻能真真實實地從地表上消失。這座曾經是全
球第四大的湖泊(內陸海),在過去四十年之間,面積縮小到原來的一半,水量則減到從前的三分之一。
這一切都肇因於前蘇聯目光短淺的政策,從此改變了一座湖泊、兩條河川,以及整個中亞地區的人文和自然生態。
阿姆河、錫爾河兩條大河自天山、帕米爾高原滾滾而下,貫流整個中亞,它們各自走了兩千多公里,穿過嚴酷的紅沙漠、黑沙漠,最後一南一北注入鹹海,幾萬年來,大自然就是這麼運行著。它們是中亞人民的命脈,歷史上,亞歷山大、玄奘、成吉斯汗,突厥人、波斯人、蒙古人、中國人、阿拉伯人,多少傳奇故事在兩條河川之間輪番上演。
然而蘇聯眼睜睜看著兩條河川之水蒸發在沙漠裏,實在暴殄天物,於是決心增加「白金」產量,蘇聯選中了中亞,特別是烏茲別克,做為生產基地。縱橫交錯的人工水道,把錫爾河、阿姆河河水一噸一噸地往外送,全力發展棉花業;過去幾千年來,原本只是引少量水灌溉的瓜田、果園,一九六○年代之後,全面改種單一作物–棉花。
奪去了兩條大川百分之九十的水量之後,河流還沒到達海邊,早已斷流,於是鹹海的水位以一年一公尺的速度,年年退縮;一九八七年,湖面終於一分為二;二○○○年,不到四十年光景,退位為全球第八大內陸湖;依此速度,鹹海將於二○一五年完全消失在地球上。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