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049期精彩內容

【本期封面】攝影/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一個攜帶弓箭、身穿傳統服飾的福爾摩沙原住民。這幅手繪的圖片,出自西方人之手,於十七世紀在義大利所印行。由於當時西方對於台灣島上的原住民缺乏認識,加上原住民也有著古銅的膚色,因此在西方的相關報導中,多半將台灣島上的原住民稱為「神祕的紅人」,而與北美的印第安紅人混淆了。

【我們姓台灣】
空谷隱者
水鹿現形記

撰文‧攝影/劉思沂

公鹿俊拔凌天的叉角、不可一世的神氣母鹿溫柔小巧的輪廓、慧鮚可愛的模樣,讓劉思沂深深為之著迷,但縱橫山林多年的他,卻未曾目睹過水鹿的蹤影,直到他看見了一本書,改變了他的內在及與自然相處的方式。

【週年特別企畫】
福爾摩沙見聞錄
風中之葉

文˙圖資料提供/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審訂/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翻譯/林金源

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來臨,不畏驚濤駭浪、遠渡重洋而來的眾多外來者,曾於不同時期活躍在台灣這個舞台上。從他們以文字紀錄或繪圖等方式所留下的史料中,我們意外地拼湊出這一片「風中之葉」,在當時西方人眼中的形象。

【週年特別企畫】
地圖上的台灣
文˙圖資料提供/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審訂/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翻譯/林金源

布蘭姆(Jan van Braam)與林旦(G. Onder de Linden)所繪的「福爾摩沙與漁翁島地圖」是根據一六三六年間詹斯(Pieter Jansz.)的航海圖繪製而成,同一幅地圖有許多版本,被用於法倫退因所著的《新舊東印度誌–含荷蘭統治詳盡說明》這幅是新版本,對東北角有更詳細的描繪。

【週年特別企畫】
傳說中的福爾摩沙
文˙圖資料提供/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審訂/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翻譯/林金源

一七○三年,一位名叫沙曼那拿的年輕男子自稱為福爾摩沙人。在眾人力勸之下,他寫下關於「故鄉」的書。書中詳細描述了福爾摩沙的政府、建築、社會階級及人們的裝束。這本杜撰的偽書銷路良好,不但相繼被翻譯為荷蘭文版及法文版,隔年還再版。

【週年特別企畫】
法國封鎖福爾摩沙
文˙圖資料提供/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審訂/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翻譯/林金源

清末,中國與法國因安南問題而頻起戰事,法軍遂預備占領孤懸海隅的台灣,以迫使清廷屈服。一八八四年八月起,法軍強大的遠東艦隊多次砲轟基隆並登陸進犯,皆被清兵所擊退;十月一日,法軍的戰艦砲轟淡水十三小時,發射砲彈千餘發。

【自然寫真】
桃園海濱的驚鴻一瞥
鳳頭燕鷗

撰文˙攝影/張沛森

八月的艷陽沸騰了海浪,一群頭戴神氣黑冠的飛鳥過境台灣,猶如天降神兵似地落腳在沙灘上。漁人搭設的木樁成了鳳頭燕鷗的最佳伸展台,那顧盼神飛的身姿自信而優雅,強悍而美麗。

【探索世界】
飄泊四方的印度武士後裔
吉普賽人的歷史宿命

撰文˙攝影/安培淂(Alberto Buzzola)

據說,漂泊歐洲各地的吉普賽人,他們的祖先是印度國王麾下的英勇武士,曾浴血抵抗入侵的回教徒,卻不幸戰敗,從此,「流浪」成為他們的歷史宿命。此一研究雖然尚未獲得證實,但卻是吉普賽人共同的歷史記憶。

【微塵大千】
現代文明的螺絲釘
無所不「電」

撰文/王寶貫

「電」是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動力來源。除了滿足日常民生便利無虞,更以游走的燈光,穿行的霓紅,將冥滅在夜晚下的購物城照成白晝,光與色並濺。儘管「電」對生活的貢獻無庸置疑,但仍有些發電方式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

【編者的話】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看全球菩薩與生命對話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賞竹 撰文/王思熙
【歷史與未來】「政治正確」的用字 撰文/王孟亮
【杏林筆記】建立良好醫病關係的不二法門 撰文/賴其萬
【生命地圖】走過生死間 撰文˙繪圖/魏明德
【經典書摘】天真的人類家之重返多瓦悠蘭 撰文/Nigel Barley 翻譯/何穎怡
【專題報導】 日本歌舞伎中的鄭成功 撰文/山路良子 翻譯/林妃鶯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