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專題】水鄉宜蘭 愛憎水緣

宜蘭,天賜的水鄉
豐沛的雨水、河水、湧泉澆灌了蘭陽平原
也帶來無情災害
與河水共生、與洪水搏鬥的宜蘭人
和水之間,有一份難解的愛恨情仇

撰文/林志恆
攝影/蕭耀華

九九一年七月,接通台北、宜蘭之間的北宜高速公路雪山(原名坪林)隧道開挖,雪山山脈從中腰斬,湧水狂瀉、碎石傾崩。潛盾機誤入豐沛的含水層,進退兩難,工程受阻,這一困,就是十年。

神譴的說法,認為雪山山靈被觸怒了,激射而出的湧水,正是山靈的血脈。科學的數據則顯示,深埋地底萬年的湧水,最高以每秒七百五十公升的速度飛竄,排向大海,每一年虛擲大海的水,足供缺水的澎湖人喝上三年。

雨水的家鄉

說起宜蘭的多水,宜蘭人真是又愛又恨。水儘管困阻了宜蘭人通往台北的最快之路,然而兩百多年來,這份愛恨交織的水緣,不僅刻畫出蘭陽平原生動的人文風貌,更是啟動宜蘭人鄉愁的原動力。

蘭陽平原的水,來自山的恩賜。環列的雪山和中央山脈,承接住北、西、南三面的水氣,使得宜蘭年雨量超過三千公釐,雨日達到兩百天,是個不折不扣的雨水家鄉。

從冰點到沸點,從伏流到湧泉,從飛瀑到湖澤,水以千變萬化之姿,藉由竹安河、宜蘭河、蘭陽溪、冬山河、新城溪等主要河川,串連成一個整體的地景面貌,彷彿一座水的博物館。

在上游,深山溪谷裏,溪水切穿茂密叢林,清流激湍,直到斷層處,形成幾道銀帘,轟然震耳,濺水成霧。由於溪水流速快,攜砂量大,在出山處形成一系列的沖積扇。

中游處,部分河水經由扇面繼續東流,或者在扇頂入滲地下成為伏流,至扇端再度湧 出,也就是在等高線十五至二十公尺之間,形成一條寬窄不一的湧泉帶,湧水淤積成大小不一的「埤」。

下游河段,坡度驟減,平緩蜿蜒穿過平原上的農田與聚落,水渠交錯,至海岸處受沙丘阻擋,無法直接東流入海,或向南,或向北曲折蜿蜒,在海拔二、三公尺以下地區形成低濕地或沼澤地。

可以這麼說,雨水、河水和湧泉交互作用,自山邊向海的方向產生了這樣的自然空間安排:山地及河谷地帶、沖積扇帶、湧泉帶、低濕地帶、沼澤地帶、沙丘帶和海岸。

與自然融合的族群空間

根據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施添福教授的研究,歷史上,活躍於蘭陽地區的三大族群噶瑪蘭人、泰雅族、漢人,因為不同文化背景和維生方式,順著蘭陽平原帶狀的自然環境,產生了有趣的族群空間配置。

最早進入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以漁獵為生,因此選擇海拔五公尺以下的低濕地、沼澤地和沙丘帶的河岸地區為主要生活領域。噶瑪蘭人自稱Kavalan,意思是「平原之人」,他們在蘭陽溪、頭城溪、冬山河兩岸及濱海區,建立了三十六個社,是一支愛水的民族。

散居內山的泰雅族,以狩獵為生,偶爾會為了獲取日常生活用品,例如鹽,而翻過分水嶺,沿山地河谷帶進入蘭陽平原活動。

最晚進入蘭陽平原的漢人,則選擇了中間的湧泉和低濕地。早期的說法,海邊有噶瑪蘭人,山區有泰雅族,漢人只好「在夾縫中求生存」,但施添福卻認為,以水稻農業為主要謀生技能的漢人,之所以選擇湧泉帶,是因為這裏有足夠的泉水供農耕灌溉。

「從頭城、礁溪、宜蘭、羅東、冬山、蘇澳一路下來,也就是今天的台九線,剛好位於湧泉帶上。」長年從事蘭陽文史工作的仰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家安補充說,宜蘭人從來只有擔心水太多,而不怕沒有水。

整部漢人的蘭陽開發史,可以說就是蘭陽人世世代代和河流、湧泉共生,和洪水纏鬥的歷史。

湧泉上的親水空間

南北綿延數十公里的湧泉帶,具體而微地反映在宜蘭人日常生活中的親水文化。

「在宜蘭說『親水』,不是冬山河親水公園那種給外來遊客玩的親水,而是家中門前的圳溝、小溪,民眾在上面淘米、洗菜、洗衣、游泳,都和生活息息相關。」宜蘭技術學院老師張智欽,從事宜蘭水的研究多年,他的田野調查中,反映出許多宜蘭人仍然普遍享受著這種平凡的親水價值。

在員山鄉,有個社區叫阿蘭城,距離繁忙的宜蘭市約十公里之遙。濃綠蔭中,鳥鳴啾啾,縱橫交錯的圳溝,清泉汩汩流淌,這一帶,天然湧出的泉水,源源不絕。

就在羊腸小徑邊,村民挖了一個二十公尺見方的池子,一旁搭了一個簡陋更衣室。每天清晨四、五點,蘭城早泳會的成員便來到天然游泳池邊,游泳健身。

泉水終年恆溫,維持在二十一度,泳客就如同水溫一樣守信,四季從不間斷。泳池出水口是一條圳溝,婦女們游完泳,順便在溝邊洗全家的衣物,一時之間,咚咚擣衣 聲、泉水潑濺聲,以及婦女們高談嘻笑聲,混混沌沌融成一片,
「一整年水都這麼大,也很乾淨,可以飲的。」
「家裏洗衣機洗不乾淨,來這裏洗衣,省水、省電,又省錢。」
「很多住在宜蘭市的,也大老遠跑來這裏洗。」
「這個游泳池和水溝,每次選舉,就會改善一點,愈改愈舒適。」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道盡二十一世紀初的宜蘭鄉間,還具體存在這樣活生生、百姓交換訊息的親水空間。

「在宜蘭不游泳,實在是暴殄天物。」談起宜蘭的天然湧泉游泳池,張智欽雙目立刻爍灼生光。他以自己天天晨泳的礁溪鄉龍潭游泳池為例,泳池業者每天打烊之後就把水全數放乾,第二天開張時,水已經自動注滿,其餘時間則任其溢流。

「以這座長五十、寬二十五、深一點五公尺的標準池來說,等於一天換兩次水,水量足足有四千噸。」他得意地說,水流量太大,即使加藥消毒都沒作用,而在宜蘭,像這樣的游泳池,就有五、六座。

不需淨水的自來水

每一座天然湧泉游泳池,都在比水流量、比水質。在冬山鄉龍目井游泳池教游泳的羅振隆,見到有客來訪,堅持要訪客換上泳衣、戴上泳鏡,親身感受湧泉水的清澈:「在水裏,可以清楚地從這個角落,看到另一個角落;水量大時,大約一個小時整池水就可以全部替換一次,說這個是全縣水質第一名的游泳池,沒有人敢抗議。」

其實這座游泳池早年是養鰻池,鰻魚價格差了,鰻魚不再梭游,轉而供人類優游。池子四周滿滿一片油綠稻田,灌溉溝渠的潺潺流水,盡是湧泉,只要在地上插根管子,地下水就自然湧出,口徑小一點的管子,甚至能將水衝上二樓高。

同樣的,宜蘭出產的礦泉水,也在比人氣,比甘甜,頭城、礁溪、員山、冬山都是聞名的礦泉故鄉。

根據國際水質協會對礦泉水的標準界定:海拔零至二千五百公尺水質者,為礦泉水,以上稱為高山礦泉水;水源地區直徑十公里內無水質污染變因存在,包括有機、無機 或毒性物質在內……。

冬山鄉有一家礦泉工廠,名為「石泉」,工廠裏斗大的標語,口氣好大:「『天下第一泉』,一秒湧出一公噸泉,百分之百七十天超高新鮮礦泉水,否則賠一萬箱,請提早十天訂購……」

水從石縫裏自然冒出,不需經過任何處理,工廠內只要一台包裝機,就可包裝出售。外人見到這樣的工廠,不免感到忿忿不平,只因為出水口就在業者自家的土地上,水一轉手,就是一大筆財富。

其實宜蘭人何嘗不也享有同樣的得天獨厚,廣義地說,宜蘭人喝的自來水,也是天然礦泉水。宜蘭的飲用水超過百分之九十取自地下水,一部分是抽取,一部分是天然冒出。見過自來水廠的水質處理,張智欽不免開玩笑地說:「宜蘭自來水的『淨水』廠,是形容詞而不是動詞,因為根本不需要淨水;對宜蘭人來說,水價是不公平的,這麼便宜的處理,還要賣我們全省統一的價錢。」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以水稻農業為主的漢人,在湧泉帶和低濕地落腳,清代以來這裏便是北台灣重要米倉。
[Not a valid template]↑ 冬山鄉八寶村石聖爺廟前的圳溝,湧泉清澈,村民經常在這裏洗菜、洗衣服,這種水不但自來,還是免費的。
[Not a valid template]↑ 冬山鄉龍目井游泳池是座天然湧泉游泳池,泉水不斷從地底自動冒出,水量大時,一個小時就可以將整池水全部替換。
[Not a valid template]↑ 從冰點到沸點,水以千變萬化之姿,在宜蘭境內流動。大同鄉的清水地熱,是遊人煮蛋野餐的最佳能源。
[Not a valid template]↑ 蘭陽溪河口,漁人駕著輕舟,撐篙撒網。與河流共生,與大水拚搏,寫就了一部蘭陽開發史。
[Not a valid template]↑ 成千上百的鴨群陪伴宜蘭農家渡過大水,而一片水鄉澤地的蘭陽平原,也造就了宜蘭養鴨王國的盛名。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1則 留言

  1. 說:

    現在宜蘭的水都被汙染了,要找乾淨可以喝的水要去山裡面找!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