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國誌】花與山 台灣四季花山錄

撰文/田哲榮(經典雜誌撰述)

果有一朵花,開在深山中,在枯萎之前沒有人看見它、記得它,那麼,這朵花算是真正存在過嗎?

或許是因為中橫公路的曲折與漫長,坐在駕駛座旁的我,必須緊握某個古老的、關於山與花的哲學問題,來分散早餐咖啡在胃裡翻攪的注意力;或許是因為某個不經意的山路轉彎,從後視鏡瞥見路邊的山壁上,一叢不知名的小花正在綻放,但一瞬之間又逸出視線之外,使我思忖起纏繞著花與山與人之間的三角關係。

從太魯閣天祥往合歡山的台八線上,夏季的風隨高度變化吐露寒意,無數迎面而來的隧道,將山路切割為有霧和無霧的兩個世界。穿越過合歡山隧道後不久,終於在南投仁愛鄉的榮興派出所前,與農委會特生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許再文主任會合。他和研究團隊一行人,正在附近山區進行植物花、果的調查與採集工作。

「一般人大多知道,冬天要去合歡山賞雪,卻可能不知道夏天的合歡山,是適合賞花的好去處。」許再文表示。根據特生中心所出版的《合歡山的彩色精靈:植物解說圖鑑》一書,合歡山上較令人耳熟能詳的花卉有虎仗、玉山金絲桃、玉山石竹、高山沙蔘和玉山龍膽等。五彩繽紛的山花派對,每逢入夏便召喚許多愛花人士深入寶山。

其實,合歡山只不過是台灣群山的一個縮影。台灣花山何其多,春天阿里山的櫻花,夏天玉山和雪山的高山杜鵑,秋天陽明山的五節芒花,以及冬天台南楠西香蕉山的梅花。除了山友,以及扛著單眼相機趴趴走、逐花而攝的花迷之外,或許鮮少有人知道,多高山的台灣島,其實是擁有眾多奇花異草、令人欣羨的花樣王國。

「地理位置上,台灣位於世界植物全北區和舊熱帶區的交界處,簡單來說,就是北方許多溫帶植物的南界,和南方一些熱帶植物的北界。」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震哲,開門見山地點出了台灣在全球植物分布板塊上的特殊地位。

花現台灣山之寶

「就植物地理區系而言,台灣北部是與中國大陸、日本相連的溫帶『東亞植物區』,台灣南部卻是鄰近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的熱帶『馬來植物區』。」王震哲進一步舉例,「像是俗稱『台灣阿嬤』的台灣蝴蝶蘭,就是南部山區特有的野生花卉,它是一直連結到菲律賓都有分布的植物;白色花朵的流蘇、鐘萼木,則是僅見於北台灣。」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能有此殊榮,全是拜高山之賜,因為有了垂直的高度溫差,彈丸之地的花國台灣,得以將熱、溫、寒帶三種花卉集於一身。台灣中海拔以上已可見森氏杜鵑、吉野櫻等溫帶花卉;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針葉林區,還可見玉山杜鵑、玉山圓柏、龍膽、南湖柳葉菜等寒帶花卉,甚至生長在海拔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奇萊紅蘭,更是廣受愛蘭人士喜愛的台灣最高海拔野生蘭花。

還記得義籍資深攝影安培淂,曾因為秀姑巒溪的採訪工作(見《經典》一二三期),深入中央山脈九天八夜,回來後即使精疲力竭,仍不斷讚歎山上玉山杜鵑花海之壯麗,那種連老外都驚豔的花山美景,相信也是許多山友共同的回憶。每年四至六月,是全台高山杜鵑綻放最美的時期,台灣原生種的森氏杜鵑、紅毛杜鵑、玉山杜鵑輪番上陣,一片花海景象出現在海拔二千公尺以上的高山。

高山杜鵑的美,或許可分成兩個層面。外觀上,它符合徐志摩所說的「數大便是美」。因為高山杜鵑的習性是先長花、後長葉,所以開花時,放眼望去群花開滿枝頭,一派花團錦簇的模樣,實在很難不吸引登山客的目光。

除了外觀,還可更深一層欣賞它性格中「逆境求生」之美。在高海拔山區求生存實非易事,夏天紫外線高過平地,冬天氣溫又低於平地。高山野花為了適應環境,遂演化出夏季防曬保溼、冬季禦寒保暖的本領。

「夏天的高山植物多半開得奼紫嫣紅、爭奇『鬥豔』,其實高山植物的豔麗只是一種防曬機制,鮮麗的色彩來自細胞質內花青素的作用。花青素就像是一層天然防曬乳,可以隔絕紫外線,保護細胞核不會因為曝曬過量紫外線,而產生基因突變。」王震哲解釋道。

為了因應豔陽曝曬、易失水分的處境,野花自有一套保溼撇步,像是玉山佛甲草、穗花佛甲草的葉片演化成細小肥厚,以增加儲水功能;而玉山杜鵑等植物,則葉片反捲或表層被覆臘質,來減少水分蒸散。進入冬季後,高山冰天雪地的環境對許多植物而言,更是莫大的生存挑戰,高山薔薇會以落葉來適應冰雪,減少能量的消耗;尼泊爾籟簫、玉山薄雪草等,則葉表長出絨毛來抵禦低溫。

花與山,透過氣候彼此調適、互動了數千年,人類的加入,為其漫漫故事開展了新的一頁。十七世紀末,來自中國大陸的清朝官員郁永河,為採硫磺踏上北台灣的土地,大屯山系上初開的紫紅色五節芒花,在他眼前隨風翻騰,遠看像極了熊熊燃燒的火燄,染滿山頭。

拜東北季風所賜,台灣北部迎風面的山坡,通常森林長到一定的高度就停止了,再往上,便是草原帶,是故北部山區的迎風面,多有五節芒分布,這也是陽明山在日治時代舊稱「草山」的原因。橫越大屯山系、連接台北與宜蘭的「草嶺古道」,是先人往返時重要的步道,在秋天時行經,夾道兩旁的芒花儘管美不勝收,但那迫人的美卻也給篳路藍縷、離鄉背景的過路人,增添幾分淒涼蕭瑟之感。

山上的芒花,往往不經意地存在於過客的記憶中,形成一種「路過的美」。從先人辛勞的草鞋步行,到今日開車經過號稱「東北角最美山路」,自基隆到福隆的一○二號縣道,仍可見公路兩旁不時有洶湧的芒浪,朝人翻湧。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灣特有種玉山杜鵑,是台灣海拔分布最高的杜鵑花科樹種,夏季盛開,顏色有白色與鮮粉紅色等,其葉為水鹿的主要食草之一。(攝影/王文哲)
[Not a valid template]↑ 每年秋天七星山的五節芒花,值季節轉換更顯蕭瑟之美。(攝影/安培淂)
[Not a valid template]↑ 凌晨四點開始的內湖台北花市,以荷蘭式四線電腦拍賣鐘進行電腦化交易,據台北花市統計,二○○八年切花總交易金額約十六億元。(攝影/陳弘岱)
[Not a valid template]↑ 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後,原居於嘉義竹崎、梅山鄉災區的農民,遷徙至台東太麻里鄉金針山拓墾,展開新生活,當時墾植的金針花田,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觀光資源,花季總吸引眾多遊客。 (攝影/陳弘岱)
[Not a valid template]↑ 陽明山竹子湖花農於冬末採收海芋,農業轉型後的花山旅遊,更拉近了人與山的距離。 (圖片/達志影像)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