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芛薇 / 攝影/劉子正 / 第263期2020.06 【共享之域】 「共享」的運輸 減少私人汽機車的考驗 北市車陣中,天藍色的共享機車穿梭其中。台灣私人運具連年成長,但道路、停車空間有限,介於私人與公共間的共享運具,得以帶來改變契機嗎? 0
撰文/陳芛薇 / 攝影/劉子正 / 第262期2020.05 【特別報導】 防疫之下的生命共同體 醫療體制外的失聯移工 新冠病毒疫情仍持續蔓延,失聯移工就醫愈顯困難。接住這群近五萬名失聯移工時,既是補全防疫之網,也是友善相待這群作客台灣的人們。 0
撰文/陳芛薇 / 攝影/劉子正 / 第258期2020.01 【減法時代】現代垃圾危機 垃圾減量、清潔、便利能三贏嗎? 南投縣草屯垃圾轉運站堆滿了小鎮三年多來外運不出的垃圾,龐大垃圾量讓人省思。能否永續享有舒適與便利,考驗政府的垃圾治理及國民自覺。 0
撰文/陳芛薇 / 攝影/黃世澤 / 第255期2019.10 【共享之域】扶老攜幼 「新」空間大挪移 老與幼,都是極需照護的世代。因為社會變遷而形成的閒置空間經過改造後,紓解了托老托幼需求,但何時人們背負的照顧壓力能日漸減輕呢? 0
九二一專題報導 / 撰文/陳芛薇 / 攝影/黃世澤 / 第254期2019.09 【特別報導】危邦如何安居? 九二一震後二十年 二○一六年二月,台南的維冠金龍大樓因地震倒塌,百人喪生,相似的場景也發生在一九九九年,世紀大震予以這塊島嶼的人深深一擊。 0
撰文/陳芛薇 / 攝影/劉子正 / 第252期2019.07 【建築台灣】想望的社會住宅 構築都市公共居住願景 懸在空中的跑道是台北興隆公宅的設施,別具巧思的建築為台灣公共住宅開啟新頁,除了提供棲身之所,同時也引入社造、醫療、社福等資源。 0
撰文/陳芛薇 / 攝影/劉子正 / 第250期2019.05 【建築台灣】共居.共生 用空間打造理想生活 像學生宿舍的溫馨房間是下班後的避風港。青年、老年,又或是青銀共居空間,在經過精心規畫後,連結起陌生的人們,構築另一種居住的樣子。 0
撰文/陳芛薇 / 攝影/安培淂 / 第246期2019.01 【庄腳故事】溼地家園 成龍、茄萣、高美溼地的自然課 成龍溼地上以藤竹編織的藝術品「連結」,象徵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關係。原本被視為沒有希望的溼地,在居民的悉心守候下,成為家鄉的一塊寶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