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系列】大海嘯 南亞浩劫浮生
在海嘯發生後的第一時間,經典共五度派員前往斯里蘭卡亞齊美拉波與南印度等重災區採訪攝影當地災情與來自全球各非政府組織(NGO)的援助重建。同時,蒐集整理南亞海嘯相關資料,並追溯探討全球關於海嘯的歷史與災害預警系統建置。
在海嘯發生後的第一時間,經典共五度派員前往斯里蘭卡亞齊美拉波與南印度等重災區採訪攝影當地災情與來自全球各非政府組織(NGO)的援助重建。同時,蒐集整理南亞海嘯相關資料,並追溯探討全球關於海嘯的歷史與災害預警系統建置。
從清領時期的第一條鐵軌開始,台灣鐵路史歷經三個朝代、超過百年的打拚。一八九五年後,台灣人在被殖民的苦痛中經歷了現代化的洗禮,一如這張攝於一九三○ 年左右的影像中,那八百型機關車上的少年學員,藉由蒸氣動力一路往前。
浪潮已過,侵襲南亞各國的大浪已退至平靜大海,但因浪而起的另一波威脅,正向倖存者悄悄襲來,世界衛生組織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即發出警告,南亞恐將引爆一波等同這次海嘯傷亡數的死亡潮。
「多一分準備,少一分災害」對你我而言,像是空氣游絲般的老生常談,政府偶爾出現的苦口婆心,但對於日本─近代發生海嘯次數最多的國家,卻將這兩句話具體實踐其日常防災工作當中。
南亞地震海嘯不僅已改變地球的結構,更將引發全球科學界總動員,從各個層面領域更深入地探索地震、海嘯與地球組成,新一波的研究浪潮正從世界各地湧起,影響著科學研究未來的走向。
專研海嘯的許明光教授等專家指出,如果台灣東部深海發生海嘯,宜蘭地區與台東至大武兩地因其外海地形較平緩,將造成沿岸海嘯波浪明顯堆高;反之,若在台灣海峽或台灣北部的淺水區發生海嘯,以抵達新竹或金山的海嘯最大。
受創慘重的美拉波災民,面對猶如廢墟的家園,還來不及拭淚,就要隱忍瞬間失去一切的悲戚,重尋生計,重建家園。靠近震央卻又一度交通中斷的美拉波,大半市鎮毀得面目全非,死亡人數更是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