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宏 / 第230期2017.09 【編者的話】230 我知道我絕對沒有辦法以記者與福氣來發表一篇肯定立場旳演講。媒體的載體是否客觀中立,記者的報導是否長久觀察,真實引出,而讀者能否分辨報導之真偽好壞,單是這三點絕對比醫療環境惡劣許多。證嚴法師說醫院是守護生命的磐石,媒體則是守護慧命的磐石。但現況是醫院仍能救命,但媒體能護心嗎? 0
撰文/王志宏 / 第229期2017.08 【編者的話】229 如果要說台灣賞鯨豚現況,從第一艘二十年前石梯港出發的賞鯨船,迄今全台已超過五百萬人次搭船賞鯨豚,從自我封閉到重新接納,從口中的海鮮到眼底的大洋,賞鯨豚除了立下了生態旅遊的一個里程碑,似乎也重新點燃了台灣人對大洋的熱情! 0
撰文/王志宏 / 第228期2017.07 【編者的話】228 本期封面嘗試用攝影來重現【篳路台灣】的史實,除了道具、演員與專業的攝影技術外,嘗試新的報導表現手法,也是《經典》多年來的堅持:唯有感動自己,才能說服別人!《經典》如此恆信。 0
撰文/王志宏 / 第227期2017.06 【編者的話】227 當我們邁入高齡社會,當我們平均餘命又不停延展,當我們出生率又幾乎是全世界最低,而延展退休年齡,退而不休,如何創造高齡就業機會(經驗勝於體力)就是當今世界的潮流。 0
撰文/王志宏 / 第226期2017.05 【編者的話】226 難民問題近年來總是不歇地盤據國際新聞的重大版面。現居於中歐的台籍特約攝影張雍,以一個合法的外來者身分嘗試記錄另一群不受各國歡迎的外來者,如何在寒風中穿梭鐵蒺藜間,如何於武裝軍隊的銅牆鐵壁間尋覓希望生機……。 0
撰文/王志宏 / 第225期2017.04 【編者的話】225 丹麥、芬蘭等國早就開始求高的健康餘命,老年人的晚年與我們天差地遠。他們的政策目標,不是擴大長期照顧「服務量」,或提升失能老人的服務人數及人次,而是降低老年國民的「失能率」,如何將有限資源注入以延續健康的壽命,才能縮短失能臥病的時間。 0
撰文/王志宏 / 第224期2017.03 【編者的話】224 一九六○年代台灣玉的開採與買賣極盛,但因削價競爭與礦脈枯竭,七○年代隨即沒落。華人對玉的喜愛雖可溯自商代,但台灣玉卻可能在二千多年前已揚名外銷東南亞的越南、菲律賓等地。過去台灣對島內歷史的描述已夠貧乏,遑論無文字之史前時期,我們很難去想像三、四千年前花蓮的玉石採集場、玉器加工廠,運輸之島內步道與貿易之國際海運網的畫面。 0
撰文/陳世慧 / 第223期2017.02 【編者的話】223 【篳路台灣】即是試著以「道」再出發,卻更為廣泛全面地,去理解發生在台灣所有道路上的故事。從深藏山林間的原住民獵道、漢人移民拓墾台灣的海道、為台灣建立茶葉王國美譽的河道、沈葆楨開山撫番而開闢的官道,以及日本人為了開採檜木、運送甘蔗而分別建立起的森鐵、糖鐵……《經典》以老照片、現場攝影與田野踏查為經,學者教授和文史工作者的觀點為緯,在勾勒出舊道路的前世今生同時,也尋找台灣未來的成功之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