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千年之嘆 悼阿富汗巴米揚大佛

二次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坦克車
深藏在興都庫什山中的阿富汗巴米揚峽谷
因豐富的佛教洞窟遺址
及圖中高達五十三公尺的石雕佛像
而與敦煌石窟、印度的阿占塔石窟
同被列為三大佛教藝術最珍貴的遺產地
但在西元二○○一年三月九日
巴米揚兩尊立佛
在阿富汗「塔里班」政權的炸藥聲中化為灰燼
此圖與本專題中的所有照片
皆為《經典》雜誌於一九九八年五月期間所拍攝
此應為巴米揚大佛的最後記載

撰文‧攝影/王志宏

富汗巴米揚(Bamiyan)大佛再度躍上國際新聞的版面。而這一次卻是大佛的訃 聞!這兩尊已超過一千五百年歷史、且被聯合國列為人類文化遺產的大佛,從相關新聞發布之初,短短幾天時間,就在世人的驚訝錯諤中化為灰燼,人類在堂堂進展到了第三個千禧年的初期,就立下了這麼一個惡例!

從三月初的新聞發表,我就一直祈禱阿富汗的「塔里班」(Taliban)政權,僅是為了喚得世人對其境內饑荒的重視而故做姿態而已,因為這也不是他們第一次發表要摧毀大佛與佛教文物的言論。

巴米揚大佛對我個人來說,不單單是一則新聞,一則異國的消息,實際上,我曾與巴米揚大佛有著密切的互動關係……我必須將時間回溯到一九九八年的四月,那時我與慈濟基金會同仁歷盡艱辛,何其困難地進到巴米揚。將醫療藥品緊急援助給當地的哈薩拉人(Hazara)(詳見經典雜誌第一期)。一行人在號稱地雷數目最多,同時正處於內戰紛擾的國家中躑躅前行。

《大唐西域記》中的記載

紅棕色的興都庫什山脈,在巴米揚峽谷南側形成一堵約莫三公里的懸崖。崖上滿布著 洞穴,筆直的正面則鑲嵌入一座大佛像,右側一公里處則另有一處稍微小的佛像。

如果以著名的敦煌千佛洞來形容此地,此處在極盛時期至少有十倍敦煌的規模。隨著陽光的位置,整個岩壁竟會出現不同的色澤變化:清晨呈現出灰赭色與著谷中住家黃色土屋所飄出的炊煙相搭和;然後,陽光出現,岩壁由灰開始溫暖泛紅;正午時分則是強烈的金色與咖啡色,幾乎令人無法正視;日落後又逐漸成為淡紫色,與天空的餘暉相搭和。

兩座大佛像,上千個洞穴的佛龕,自然界的神奇加上興都庫什山脈的渾厚莊嚴,無怪乎這裏曾有「眾神之谷」的美譽。

西距喀布爾二百五十公里的這條峽谷,平均海拔二千五百公尺高度,古時一度是來往印度半島,包括商人、旅者、僧侶等商旅駱隊,一行或攜帶著中國的絲綢或是希臘的玻璃器皿;羅馬的銅像與印度的象牙等商品,在越過崎嶇、荒蕪的興都庫什山脈,終於扺達翠綠蓊鬱的巴米揚山谷。經由此峽谷,他們可接駁上著名的絲路,西可達地中海的城市,往東經過中亞諸國,最終可抵中國。

「梵衍那國,東西二千餘里,南北三百餘里,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谷,逐勢邑居。國大都城據崖跨谷,長六七里,北背高岩。……王城東北山阿有石佛立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耀,寶飾煥爛。東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伽藍東有偷(金俞)石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總合成立。」──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

「梵衍那國都城東北的山曲處有一座立佛石像,高達一百四五十尺,金色光彩鮮豔奪目,珍寶裝綴煇煌燦爛。……佛寺之東又有黃銅製作的釋迦立像,高達一百多尺,像身各部分別鑄造,然後組裝而成。」玄奘法師於西元六三二年旅經巴米揚,於《大唐西域記》中對這二座佛像的描述,則是歷史典籍對此地的唯一描述。

巴米揚佛教的興衰

從西元一世紀到九世紀,這個峽谷曾是佛國的屬地,極盛時期有多達七千名的僧侶在此學習。僧侶們選擇了這片俯瞰整個谷地的懸崖權充成神壇,他們在岩壁上敲鑿出迷宮般的洞穴、神龕、小徑與陽台。

他們最傲人的成就,即是以浮雕的手法從整片岩壁中分別鑿出有一千八百年歷史、高三十八公尺的釋迦牟尼像,與五十三公尺高、一千五百年歷史的應身佛像,而後者又被認為是現今世上最高的立佛。

圍繞在這兩座大佛像的洞穴應該超過上千個,這些洞穴應如敦煌千佛洞內一般,覆頂的壁畫、大小不一的泥塑或石雕佛像。現今的文化藝術學者咸認為巴米揚佛教遺址的藝術揉合了印度、波斯及殘存希臘、羅馬影響的犍陀羅風格,且是中國岩雕如敦煌石窟之原型。

巴米揚的佛教開始衰敗起於西元九世紀,主要是受到貿易旅途上的不安全、異教徒入侵、蒙古人對鄰近區域的劫掠與伊斯蘭教不准偶像崇拜的教義所影響。如此,原本如 蜂巢般的洞穴神龕,逐漸成為牧羊人與其羊群的遮風避雨之場所,甚至是躲避嚴冬的畜圈。如此,雨水的侵蝕,風沙的摧殘,岩壁的剝落。兩百年前攻占此地的統治者甚至將兩座佛像的臉部予以抹平。

消逝於歷史洪流中的巴米揚大佛像,再被重視則是一千年後的事了。二十世紀初期的考古學家發現了巴米揚這塊中亞的寶藏地。五十年前的戈達(A Godard)與希金(J Hickin)兩位考古學家在此地做了較大型的探勘,並著手保護了一些洞中即將剝落的壁畫。

無法釋懷的千年之嘆!

從一九六九年開始,來自印度的考古隊與阿富汗達成了修護佛像的合作計畫,由於受限於當地的嚴刻氣候條件,一年僅能工作四個月,直到一九七三年較小的釋迦牟尼像終於完成修復工程。大佛像的修復工程進展緩慢,到了一九七九年也因為戰爭的關係不得不終止。

對比著玄奘法師的記錄,世人對大佛像的最後認識則為,臉部已被剷平,較大的立佛像的腿被敲斷,所有的金身與寶光,後人僅能依靠想像,逐筆替兩座土黃色的大佛回溯當日輝煌的景況。

一九九八年,塔里班揚言一旦他們攻入巴米揚,必以火藥將兩座大佛夷平,巴米揚的這座古人類文明的遺跡,才又重新喚醒人類的記憶。翌年四月,他們攻陷了巴米揚,二○○一年三月九日,與敦煌石窟、印度阿旃多石窟(詳見《經典》一九九九年四月號)同被列為三大佛教藝術最珍貴遺產的巴米揚兩尊大佛,終在炸藥聲中化作灰燼。

與塔里班敵對的伊朗形容為「不人道」,一位印度的領袖指責其「如撒旦般的行為」,德國人拿來與其納粹時期焚猶太人聖經的舉動相比擬,全世界將塔里班政權與野蠻劃上等號。而對中國人來說,此事件彷若一場二十一世紀的「文化大革命」浩劫!

「塵歸塵,土歸土!」因宗教而興建的巴米揚巨佛,最終也因宗教的理由而化為灰燼。痛心之餘,不禁自問,究竟誰有權利以任何名目來摧毀存在了一千五百年的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這真是一個千年之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塔里班集結炸藥準備炸毀佛像」三月二日路透社
「塔里班滅佛!」三月三日美聯社
「全世界強烈抗議阿富汗巨佛的命運!」三月四日路透社
「聯合國譴責阿富汗毀佛!」三月五日(路透社)
「塔里班炸毀大佛頭部」三月九號(路透社)
「大佛已毀!」三月九號(巴基斯坦新聞社)
「聯合國證實大佛已毀!」三月十二號(ABC 新聞)掌控阿富汗政局的塔里班(Taliban)政權,下令摧毀阿富汗境內所有雕像,包括伊斯蘭教統治之前的巨型佛雕在內。其領袖歐瑪在二月二十六日的宣告令中表示:「伊 斯蘭教只有一個真神,這些雕像在那裏受到人們崇拜,這是不對的,他們應該被摧毀,以避免未來再受到崇拜。」塔里班的新聞文化部長賈瑪於今年三月一日再度指出,命令已於一日開始執行,包括巴米揚(Bamiyan)大佛在內,將全數予以摧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SCO)秘書長松浦晃一郎,一日指控塔里班政權的行動是人類文明資產的一項重大浩劫,他並指出這只是塔里班單獨的行動,未受其他伊斯蘭國家共同支持。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巴米揚的兩尊大佛分列於興都庫什山懸崖的兩側,左側較高者為玄奘法師所稱的應身佛像;右側則為釋迦牟尼佛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大佛高五十三公尺,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直到被炸毀前一直是世界最高的立佛像;其臉部與腿的殘缺肇因於歷代入侵者的蓄意毀損,或是自然界風雨的侵蝕。
[Not a valid template]↑ 如蜂巢般的洞穴原本是供奉佛三寶的佛窟,在九世紀佛教衰敗後逐漸淪為牧羊人與其羊群遮風雨場所,也一度成為難民避戰禍的避蔭處。
[Not a valid template]↑ 洞中或可發現片斷的彩繪佛教壁畫,但臉孔幾乎全被毀損。
[Not a valid template]↑ 在佛像的四周鑿有階梯通道,聯繫著各佛窟,並可直扺洞窟頂端佛頭部分,於此可一覽巴米揚峽谷。
[Not a valid template]↑ 原高三十八公尺的釋迦牟尼佛像,已有一千八百年歷史,二十餘年前曾被印度專家修補過。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