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一路逐香,來到了里山。
為了十二月號【草葉集】〈里山香草之路〉的報導,我與攝影召集人安培淂從宜蘭雙連埤一路來到花蓮光復鄉,期間抓緊機會找到芳療專家溫佑君進行多次訪談。在花蓮糖廠的古舊日式宿舍裡我們盤腿坐在榻榻米上,從台灣芳植產業一路聊到她在世界各地採擷精油香氣的奇聞。
她說道,在希臘以及西西里小島上的橄欖油、百里香都是在地相當重要的經濟作物,但種在山上或靠近海邊,味道有時候天差地別,然而當地居民卻有一種味自慢的自信,雖是「老王賣瓜」的自誇,但也都所言不假,因為區域差異正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疫情這兩年,大家都出不了國,溫佑君也把重心放在島內,走訪了好幾處香草社區,對台灣小而美的芳香植物發展充滿信心。她認為,我們應該建立一種令人嚮往的香氣文化。重質不重量的精油產業,正可打破過去台灣總受制於規模經濟的緊箍咒。
速食時代的今天,我們一直感恩採訪團隊仍能在《經典》慢慢熬煉出報導的「雞湯」。
十月底,撰述吳佳珍進入日本採訪,深入了解日本的共生社區,行前她更做足準備研究日本長照政策的各項細節。台灣在二○二五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即六十五歲人口占比將超過20%、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是六十五歲以上,這樣的統計數字,三年後,就要真真切切地進入我們的生活了。這一期的〈共生——許一個互相照顧的未來〉報導,希望能以「他山之石」為台灣即將面臨的超高齡社會帶來省思與借鑑。
未來,一直一直來。
為了達到二○五○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朝野皆在尋求減碳增滙的解方,【零碳世代】〈二氧化碳的歸途——抓回廢碳的回收新可能〉一文,撰述王海咪遍訪綠碳與藍碳領域的學者專家,發現不論在自然固碳(種樹植林)或人工固碳技術上,都有新的技術與展望。
看著這些專家學者們殫精竭慮的努力,卻讓我聯想起「女媧補天」一詞。自從知道地球臭氧層破洞肇因於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之後,從減碳到固碳,奮戰不曾停止,只盼亡羊補牢,猶時未晚。
時序來到虎年的最後一個月分,祝福大家都能「虎」盡甘來,寬心平安地迎接新的一年。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