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思熙
清朝有一位名字叫張潮的文學家,他寫了一本叫《幽夢影》的書。這本書文字雖然不多,但當時讀過它的人卻不少,即至現在,談論它的人仍然很多。好書不厭百回讀,儘管物換星移,時空已變,社會已經大不相同,但這本品味人生、注解生命、藝術化生活的書,還是值得我們玩味再三,仔細閱讀。
《幽夢影》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獲得文人雅士的青睞,除了該書妙語如珠,言簡意賅的特色外,精練的短文,藏有不少警句雋語;清新的語法,蘊涵不少妙論禪機。但不管警句也好,雋語也罷;妙論也好,禪機也罷,這些都是作者從生活體驗中萃取而出,從人生的歷程裡提煉而來,從生命的頓悟中昇華而得。
就像《幽夢影》書中所說的:「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能會難通之解,方可參最上禪機。」就是因作者是這種能讀無字之書,能會難通之解的人,所以在生活與生命中才能參透最上的禪機。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論調就出現了。其實「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宇宙萬象無一不是書,讀懂宇宙萬象這本大書,就能徹悟人生。《幽夢影》對於讀書,也提出不少深具啟發性的見解: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沒錯,山水是一本非常賞心悅目的書;棋酒是一本非常細緻豪放的書,花月是本非常秀麗動人的書,無論山水、棋酒、花月、草木,乃至萬物事相,都是一本獨特無雙的書,讀好它們實在不易,非匠心獨運,恐難心領神會。
既然「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當然每一個人也都是一本書,甚至是一本無法再版的名著。《幽夢影》說: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緣起緣滅,人生苦短,才展稚童笑,又見兩鬢霜,數十寒暑,雲煙過眼,許多人在短短一生裡,活得精采絕倫,也有不少人活得頹廢沉淪。不管我們是一本怎麼樣的書,誠如《幽夢影》說的:「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只要能活出如詩似畫的人生,就是一本值得吟詠再三的好書。
《幽夢影》又說:
著得一部新書,便是千秋大業;注得一部古書,允為萬世宏功。
許多人都認為寫一本書很難,寫一本曠古名著更難。其實以《幽夢影》作者張潮的觀點,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開始寫這本名叫《自己》的書,而這本《自己》的書,究竟是不是一本曠古名著,那就要看我們是不是盡心盡力去開創,去鋪排,去充實了。
我們把別人看成一本書閱讀,別人也會把我們看成一本書,字字句句加以點評。能得一本好書閱讀,固然是一件賞心樂事,而《自己》這一本書,能獲一知音,亦是人生一樂。《幽夢影》說: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鱸以季鷹為知己,蕉以懷素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處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沒錯,人生不能沒有知己,能得一知己,可以無憾。但所謂知己,並非專指一人一友。天地萬物,只要能入於心,靈犀相通,就可以成為知己。所以山川水月、花木蟲鳥、棋琴書畫無一不可以成為知己。處處有知己,這樣生命才有慰藉,人生才有情趣,生活才有藝術。
閱人就像閱書,有些人自認閱人無數,卻難辨忠奸;有些人自詡讀書萬卷,卻難獲精髓,之所以如此,和個人的涵養與閱歷不無相關。《幽夢影》云: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雖然古人常說:「後生可畏。」也常警告我們:「丈夫未可輕年少。」但一個人閱歷的深淺,內涵的有無,情識的濃淡,人情世故的體認,在在都影響著我們對一本書理解與賞析的程度。這就是為什麼同一本書,年齡不同,閱讀的感受也不同的原因。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