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風景】排灣族文化的傳承者 查馬克.法拉屋樂

▲ 圖片/查馬克.法拉屋樂

撰文/賴英錡(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落於屏東縣北大武山下的吾拉魯滋部落(又稱泰武部落)是當地排灣族的社區,遠離城市的喧囂,幾位耆老聚在一起閒話家常,小貓小狗懶洋洋地躺在馬路上曬太陽,這裡宛如一處與世無爭的桃花源。一堵由太陽、百步蛇、百合花與陶甕等圖騰拼湊而成的馬賽克高牆,聳立在泰武國小一隅,充分展現了排灣族的傳統精神。

午休時間,安靜的校園裡傳來一陣清澈響亮的歌聲,我循著這美妙悅耳的旋律來到了位於二樓的舞蹈教室,原來是教導主任查馬克.法拉屋樂正在指導學童練唱排灣族的古老歌謠。

甫於二○一七年九月剛獲頒師鐸獎的查馬克.法拉屋樂,除了擔任該校的教導主任與體育老師,對於保存排灣族的傳統文化更是不遺餘力,他不僅將排灣族的知識編成教材,更以歌謠的方式讓學童認識部落文化,成了他獲獎的主要原因。

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查馬克.法拉屋樂就因為參與原住民青年社團,接觸到了許多原住民傳統歌舞,從那時起有了蒐集排灣族古謠的念頭。二○○二年剛到泰武國小任教的他抱著滿腔的熱血,思考如何營造班級特色。

隔年,由他指導的一位學童Lumasan獲得了全國傳統歌謠獨唱第一名,至此,不僅讓排灣族的傳統文化再現於大眾面前,也為後來的古謠傳唱隊埋下希望的種子。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他逐步蒐集泰武、佳興兩個排灣族部落的古謠,希望能將這些歌謠教給班上的學生。

喚醒血液裡的塵封記憶

「其實一開始蒐集歌謠的過程並不是那麼順利。」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的查馬克.法拉屋樂笑著說:「少數的部落耆老並不認同,認為這有違傳統,而小朋友也興趣缺缺,覺得古謠很俗,為什麼還要學?」原來,排灣族是一個貴族社會,部落裡有明顯的階級之分,不同的家族代表著不同的地位。有些家族地位較高的耆老不見得願意將祖傳的古謠傳給外人,甚至是讓非貴族的族人吟唱。所幸在反覆溝通後,原本不同意的耆老們才終於放下顧慮。

他接著告訴我,當時的小朋友只喜歡聽周杰倫或蔡依林等歌星所唱的流行歌曲,為了讓學童可以發現古謠之美,他和孩子們約定,下課時間,流行歌曲和古謠輪流播放,久而久之,學童們也變得能接受,甚至跟著哼唱古謠。

查馬克.法拉屋樂指出:「由於排灣族沒有文字,只有語言,所以有關部落的歷史、知識和文化,都是藉由排灣族語將這些記憶編織成歌謠。但族語並未受族人所熟知,所以在和耆老進行口述訪談時,時常會有溝通上的障礙。」

所幸校內另一位歷史老師邱霄鳳精通排灣族語,在她的翻譯協助下,查馬克.法拉屋樂才能把每一首古謠的詞意徹底理解清楚。他用錄音筆和筆記本將耆老們口授的歌謠記錄下來,並且勤加練習,直到自己熟練之後才敢再將歌謠教給學童。

「目前蒐集了將近一百首,從情歌、工作歌到童歌、勇士歌,每首古謠都有不同的歌詞和意境,而且即使是同一首歌,不同的部落也有不一樣的歌詞與唱法,由此可見排灣族古謠的豐富性。」

被問及最喜歡哪一首,他不假思索地回答:「Quwalayiyuyi!」這首歌是用於讚美的部落頌,幾乎全校的小朋友都會唱。他回憶,凡事起頭難,但當孩子們逐漸熟悉古謠的旋律之後,他們開始展現驚人的學習能力,一首新歌可能不消幾個小時便能學會,彷彿喚醒了血液裡對於古謠的塵封記憶。

由於學生們愈唱愈有心得,且開始受到各界注意,二○○六年,「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正式成立,也恰好在這一年,團隊錄製的傳統音樂專輯《唱一首好聽的歌》,入圍了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音樂專輯獎,為傳唱隊打響了名聲。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學校天花上用各個國家的文字和羅馬拼音記錄不同民族的生活用語,旨在提醒學生懷抱開放心態面對世界。
[Not a valid template]↑ 屏東縣泰武國小雖為偏鄉學校,學生僅一百多人且幾乎都是原住民,但師長仍重視學生的適性發展,提供小提琴等多元課程。
[Not a valid template]↑ 排灣族過去沒有文字記錄部落的歷史與知識,多由口傳及歌謠傳述先民故事。傳唱隊一週至少要練習三次,藉由反覆吟唱,來領悟隱藏在古謠裡的智慧。
[Not a valid template]↑ 二○一六年九月,傳唱隊受邀參加韓國全州國際清唱藝術節,在開幕式上和韓國、西班牙、美國、波蘭等國共同表演。(圖片/查馬克.法拉屋樂)
[Not a valid template]↑ 查馬克每年帶學生爬排灣族聖山──北大武山。(圖片/查馬克.法拉屋樂)
[Not a valid template]↑ 牆上的陶甕、百步蛇圖騰是查馬克想守護的排灣族文化。未來他會繼續教唱古謠,讓孩子唱自己的歌,說部落的故事。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