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88

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著兩岸在八○年代末的重新交流互通,台灣不可避免地面臨通婚所衍生的連串問題。在過往二十年間,其實經歷了相當多的階段:早期因經濟條件的懸殊,如當時大量的東南亞新娘「輸入」背景,仍披上「共匪」刻板印象的陸配,開始是在政府層層設限的嚴峻條件下,才能入台。即使入台,仍是冗長一段年月不能工作等彷如次等公民之近乎無理條件,當時政府與社會仍普遍存有「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的恐共心態。但隨著時間的累積,對中國的再了解,從原本的單純國安問題考量,到島內人道與人權意識的甦醒。在民間各方面的努力下,政府終將陸配入境的條件逐漸放寬,此時,隨著中國一線城市的經濟急迅成長,經濟動機不再是兩岸通婚的唯一考量,而台灣的民主與自由、醫療與教育更形成了另一個動機。陸委會登記有案的二十萬陸配,相對中國十三億人口來講真是少數,但對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數來講,是絕對的多數,而通婚的下一代子女的認同度也是必須考量的另一個問題。《經典》撰述趙中騏在【兩岸流動】的婚姻篇中下了一個「如夢似魘」的標題,王子與公主有著坎坷的過去,能不能攜手共創夢想中的未來?

【我們是台灣】這一次談到台灣飲食文化,台灣的飲食著實是一個大雜燴:從早年的貧困農民移居,到歷任統治者所帶來新的飲食文化的衝擊,「食」也成了今天台灣能吸引諸多觀光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八○年代開始了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食物早已過了求溫飽階段,也讓台灣人在舌尖味蕾上的追求開始挑剔,開始追求精緻。平民百姓的小吃更是百家爭鳴,各地的傳統與新興夜市一定有著名的小吃,這也成了觀光客必訪的景點。但去年相繼爆出的食安問題,也對追尋酣暢淋漓的飲食文化帶來了一定的省思。《經典》的陳世慧與黃世澤嘗試從歷史與現狀中去整合,調理出當下的「味道台灣」。

一年來的【台灣綠食堂】以水果篇當作結尾,當然是有飯後甜點的考量。在享有「水果王國」美譽的台灣,曾報導結集【台灣好果子】的特約撰述蔡佳珊面對投以大量農藥與化肥所栽培出的鮮果,在滿足人的口腹之慾之餘,實際上水果的種植是與大自然不間斷地拉扯對抗,於是土地累了、果樹生病了、蜜蜂不見了,遑論更有農藥殘餘的問題。現代台灣人要用腦袋來吃東西,水果不應再是甜蜜的負擔才是!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