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71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一個人口僅兩千三百萬的小島上,在短短幾年間就廣設了一百六十所大學,「人才」的定義開始啟人疑竇;當學歷淪為裝飾品,學位並不等同於學力之時,也難怪面臨文憑貶值的危機。

高學歷才是人才,這樣的定義相當狹隘,這樣的價值觀卻也主導了我們的社會長達數十甚至數百年,「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就是一句被奉行已久的聖訓。但是當大學生、碩博士滿街跑,台灣卻鬧人才荒,技職教育的不受重視,衍生出基層人力的不足,這是教育與就業市場的失衡、社會秩序的失調,也是國家資源的浪費。

「草莓族」、「啃老族」、「月光族」是我們對新的教育體制下出品的年輕人冠上的新名稱,不怎麼肯定、光彩,卻又在某種程度上恰如其分地形容了這個社會的種種變遷。社會改變了,教育制度呢?變得愈來愈自由多元,愈來愈紊亂無章,也愈來愈讓人心慌。看著每天揹著厚重書包上學的兒子,內心不禁擔憂著,在未來,我們的下一代,又將會被冠上什麼樣新的名詞?

教育,從來就不只是教育領域的事而已,它也是政治、社會和經濟的事。

回過頭再來思考,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就業嗎?愛知、樂智並不為現實利益,只為純粹的喜歡,應不會是一個理想國的幻覺吧。台灣的教育體制一改再改,但有改到讓孩子更快樂?更樂於學習嗎?台灣人的素質是否藉著教育獲得提升?誠然,自由多元有其可貴之處,當我們欣慰地擺脫了過去父權式、填鴨式的教學之後,發現台灣在文創產業上迭創佳績,在國際各設計大展上表現亮眼,新一代年輕人的確較前一世代更敢於表現自我,有所創新。

【咱ㄟ社區】這一期進駐到南投的桃米社區,九二一震災後返鄉的鄉民與志工的相伴,讓人看到台灣社區的新希望。當地居民認青蛙、蝴蝶作老闆,結合生態過起綠生活,羨煞所有的城市鄉巴佬,桃米社區用心掌握在地特色,讓一個曾經是最貧窮的社區村里,成為一個散發綠光的永續小鎮。

台灣其實可以更好,只要我們時時心繫一個對未來的想像!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