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釋證嚴
人們生活在天地之間,與大地共同生息,而今地球氣候失調,多肇因於人心的欲念,而消費過盛、不重視環保。
七月初我行腳到台南,有一群小朋友抱著撲滿到我面前要捐獻。其中有位就讀幼稚園的幼童表示,他要捐獻的是「禮物撲滿」。我問他:「什麼是禮物撲滿?」他說:「我生日都不買玩具,自己做就可以了,所以爸爸原本要買禮物給我的錢,都放在撲滿裡,還有平時也會把買玩具的錢省下存起來。」
還有的孩子是抱著「零食撲滿」、「飲料撲滿」,克制口欲點滴存錢──小孩子大都愛吃甜食、肉類,然而他不只是不吃肉,同時自我克制不吃零食、不喝飲料,只喝白開水補充水分;將省下來的錢同樣放在撲滿裡,捐給需要幫助的人。如此幼小就懂得有所節制,多麼有智慧的孩子。
現今人口多,資源消耗也與日俱增,有些消耗並非人生「必要」,而是「想要」──諸如為了追趕流行,追求物質享受而消費,廠商就增加生產。我們可以生活得簡樸些,平時「必須要」的物品才購買,僅僅是「想要」,都是可有可無;倘若只求「必須要」的物資,珍惜使用,壞了再換新,就能延長大地資源供應給人類的時間。
在環保站常看到質材高級的舊傢具,或是完好如新的裝飾品,甚至有許多新衣服連吊牌都未剪下,這些原本也是中意才購買,結果因無處擺放,或者無暇使用,就拿到環保站回收,真可惜。若能做到:非生活所必須的物品,就盡量不買,節約又環保,不是很好嗎?
我們推動「八分飽,二分助人好」,一個人少吃二分,不僅有助於健康,也能將節省的部分用來幫助他人,同時減少廚餘,一舉數得。除此之外,諸如家家多用電扇、少開冷氣,就不會消耗能源又向室外排放熱氣,產生惡性循環;其實只要人人都能做到減少浪費,就能惜福、造福。
因此不僅要做好外在環保,也要做好心靈環保;彼此感恩、尊重。人心若能淨化,天地就能安穩平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