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67

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雨雷雷,撐傘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過馬路,人行道上矗立著一柱紅綠號誌燈柱,然後比鄰著一支電線桿,再加上數年來無法完工的台電大樓施工圍籬,僅餘不到半公尺寬的人行道上大剌剌地停著一部機車,把僅剩的二十公分空間給完全堵住。撐傘的我只能選擇走在慢車道,這時,摩托車群呼嘯而過,路上積水噴濺了我一身。前行了二十公尺,終於摸上了一公尺寬的人行道,然後又分立了兩根公車站牌,站牌後頭僅剩六十公分的寬度供人通行。

原二百五十公尺長的人行道,最後五十公尺竟能是寬敞到五公尺的坦蕩大道。一旁華麗的人型圓圈標誌,我想是有著賓士車商展示廳的緣故,而出現樣品屋式的裝飾美景。過立功街右轉往關渡捷運站,人行道仍是卑微的一公尺,中間有一消防栓,內側僅餘四十五公分。一百五十公尺後左轉直通關渡捷運站,短短二百公尺的距離,在一點五公尺寬的人行道上,共有二十五個方型樹穴(其中十四個有植樹)、四盞路燈、一座公車亭、一個變電控制器箱,人行道僅剩下二十五公分的寬度供人行走。

側身而行,雨傘被樹卡住,收傘、人過、人溼、再開傘、再前行,如此會有十四個折騰,如果索性走下人行道,再度走上慢車道,這條小巷有著捷運的密集接駁公車與計程車、私家車,將是賭命的行為。對街也沒好到哪裡,有著二十四棵行道樹、五根電線桿與四盞路燈!

終於進到捷運站內,八分鐘的步行早是全身溼透。而捷運站內的無障礙設施,與剛走過的七百公尺相比,簡直有如文明與未開化之分疇。我是無身障之中年人,但如果是推著嬰兒車的父母,或是需輪椅或拐杖的身障者或老年人,我一定懷疑自己是否置身在全台首善之都的台北市,這裡理應有著最豐沛的行政資源,卻出現了公資源的浪費疏忽與無心。更弔詭的是,這段七百公尺的道路還是大愛電視台與慈濟月刊、經典雜誌等五百餘位非開車的通勤員工每天的必經之路,也是行銷全球、台灣精品象徵的華碩萬餘員工必經之路。

如果說文明的指數之一是參酌行人散步的環境,那麼我們現在正是給幼兒一個坎坷的童年,給老年與身障者一個嶇崎的環境。人行道如此,自行車道?慢車道?公車專用道?

大費周章地描述了個人的切身經驗之後,也許您就了解《經典》為何進行【文明密碼】解密「行」篇之意義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