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岸邊】河洋面對面 宜蘭沖積平原海岸

撰文/田哲榮(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

師,你看我摘的這些菜還可以嗎?」一個年紀輕輕高頭大馬的釣客,走向正在調整釣竿的鄒台龍身邊,攤開手上的藻類讓他過目。鄒台龍是中華民國磯釣協會總幹事,週末幾乎都會到三貂角附近的萊萊磯釣場報到,熟識的人都尊稱他老師。原來所謂的「菜」,是指生長在海蝕平台縫隙之間的藻類海髮絲。

「一般人釣魚都用南極蝦,但是在這裡,我們會在礁石上手採海髮絲、腳白菜等藻類,鉤在釣勾上吸引一些愛吃菜的魚,像是白毛、黑毛、烏鯛等等,效果比南極蝦還要好。」鄒台龍坐在海蝕平台上,示範著如何把現採的海髮絲,以特定手法纏繞在魚鉤上。

無雲遮掩的炎炎烈日,曬得鄒台龍邊講兩頰邊滲出汗,東北季風轉弱的這幾天,台灣最東端的三貂角彷彿已提早換季,熱得不像初春。記憶中,從前坐火車從台北到花蓮,每次在福隆和頭城之間,當火車鑽出山洞的空檔,總會看見廣闊海濱的岩石上,有三三兩兩的釣客散立其上垂釣,當時並不知道,這種站在礁石上釣魚的活動,名叫磯釣。「相較於平靜空悠的山間溪釣,與海洋迎面對決的磯釣,更讓人感到刺激,海水隨時會乘著激盪的浪噴向你。」我好奇於磯釣的迷人之處,鄒台龍分享一個喜愛親近海洋的釣手心聲。

從三貂角燈塔下方的萊萊,向下延伸到頭城的北關,大約二十公里的海岸線,除了承接北海岸的巨型礫石、單面山、豆腐岩等地形風貌外,還有台灣少見的連續海蝕平台海岸。在強烈東北季風及海浪侵蝕作用下形成的海蝕平台,就像是往海面延伸的時裝伸展台,廣闊平直的特色,讓這裡成為全台最理想的磯釣場地之一。

大洋之濱的C形海岸

位於台灣後腦勺,猶如枕躺在太平洋上的宜蘭海岸,或許是台灣本島海岸線中,最豐富多樣的區段。相較於台灣西岸橫跨數縣市的沙岸風貌,宜蘭一縣境內的海岸,就可再細分成三個海岸地質區,從北而南,依次是雪山山脈的礁溪斷層海岸、宜蘭沖積平原海岸、中央山脈的蘇花斷層海岸。

在區段劃分上,雪山山脈礁溪斷層海岸即是北起三貂角、南至頭城,最適合磯釣的那一段海岸;在頭城和蘇澳之間,因蘭陽溪輸沙沖積而成的是宜蘭沖積平原海岸;自蘇澳以南,一路延伸與花蓮北端相連的,則是中央山脈蘇花斷層海岸。

這三段海岸中,宜蘭最主要也最長的海岸線,就是中段的宜蘭沖積平原海岸,它的形成,又與台灣西部的沖積平原海岸,同中有異。

要了解宜蘭沖積平原海岸的構成,必須要從宜蘭海底「大環境」背景說起。師大地理系教授林宗儀坐在辦公桌前,張開自己的左手掌,要我把視線聚焦在他的手背,「你看,假設我的食指代表雪山山脈,大拇指代表中央山脈,那麼兩根手指之間張開的弧口,就是蘭陽平原誕生前的海灣。」

古海灣時期的宜蘭,其實是兩大山脈之間陷落的海灣,呈現的是開口向右的V形,屬於沖繩海槽的尾端。「由於這海灣的北、西、南三面都是高山,加上宜蘭的風場相當穩定,不論是夏季的颱風,或是冬季的東北季風,風向都是由東北往西南吹進來,挾帶的水氣剛好都被兩大山脈攔截下來。」宜蘭社區大學講師呂學麟表示。

水深一千多公尺的沖繩海槽,因為宜蘭多雨的氣候和地勢,開始受到來自雪山及中央山脈山麓河沙的挹注,積沙漸漸累積。

若從山頂向海面俯瞰,會看見在歷史的演進中,原本成排山腳下零星的山麓沖積扇,每遇暴雨即不斷擴張,個別的沖積扇像漣漪一般向外推展,零星的小扇子越開越大,最後彼此連結成一個聯合沖積扇,即成宜蘭沖積平原。宜蘭的海岸線,也從原本的峭壁灣澳,不斷向前鋪展成綿細的沙岸。

台灣西部沙岸面對的是台灣海峽,海峽的風浪相對平緩,相較之下,宜蘭海岸面對的是太平洋,海的能量相對強大許多,尤其是颱風季節的長浪撲襲,甚或是海底地殼活動所造生成的海嘯侵擊,其承受的海洋營力與危險性,都是西部沙岸較無需顧慮的,也使得宜蘭海岸更添「洋」味。

站在頭城烏石港的海堤上,向南遠眺,可以清楚看見宜蘭沖積平原海岸呈一條內凹的美麗C形弧線,正因如此,你會驚訝地發現從海岸北端的方向看龜山島,烏龜的頭部朝左;若從海岸南端的方向看,烏龜的頭部則朝右。

水利署第一河川局負責海測的工程司孫培基指出,這條美麗的拋物線是沿岸流的傑作,「因為海灣呈現C形,所以漲潮時,海水是從上下兩邊湧進來,就像是拿水桶從兩邊往中間沖,海岸漂沙就會順著海岸線往裡面跑;等到退潮的時候,海水是從中間往兩邊退出去,漂沙會再順著海岸線往上下流動。」歲歲年年像汽車雨刷一般地穩定揮動,終於成就今日優美的沙岸弧線。

如果觀察得更仔細,會發現宜蘭沙岸的弧度,會有季節性的變換。「每年的前半年,約是呈兩個弧形,每年的後半年,則是呈現三個弧形。」孫培基說,若以河沙推積最盛的蘭陽溪河口為中點,則往南、往北各延展出一條弧線,由於每年冬季由南向北流動的黑潮,動線較靠近岸邊,所以增強了將漂沙往北推的力道,這是夏季較沒有的,這也是後半年海岸之所以會出現有三個弧形的主因。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宜蘭沖積平原海岸小檔案】

  • 沿岸鄉鎮:
    宜蘭縣頭城鎮、壯圍鄉、五結鄉
  • 鄉鎮面積:約172.9平方公里
  • 海岸長度:約30公里,約占台灣海岸線總長的2%
  • 地形特徵:地質構造上,頭城烏石港以南到蘇澳北方澳之間,為一海蝕陷落的地塊,原屬於琉球群島西北沖繩海槽的西端,後經河沙沖積逐漸形成宜蘭平原。此段海岸以北,為礁溪斷層海岸;此段海岸以南,則是蘇花斷層海岸。
  • 氣候:由於三面環山、東面向洋,特別容易產生地形雨。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東北季風由東邊開口注入,冬雨綿延數月,此外,春季梅雨也常連降數月,故有「竹風蘭雨」之稱
[Not a valid template]↑自台灣最東端、建於一九三五年的三貂角燈塔向外俯視,可飽覽遼闊的太平洋,及獨特的單面山地形、海蝕平台地形。
[Not a valid template]↑ 三貂角以南的萊萊,海蝕作用造就洗衣板狀遼闊的海蝕平台,特殊地構成為台灣著名磯釣場地。(攝影/張憲欽)
[Not a valid template]↑ 頭城烏石港區與蘭陽博物館之間的溼地,是宜蘭濱海常見地理景觀。
[Not a valid template]↑ 從北宜公路俯看宜蘭沖積平原,綠油油稻田縱橫阡陌,昔日海灣汪洋在河沙沖積下,儼然成台灣魚米之鄉。(攝影/梁駿傑)
[Not a valid template]↑ 在由於地勢低平,二○一○年梅姬颱風暴雨造成蘇澳嚴重水患,平地時雨量達約二百公釐。(攝影/Kevin Wang)
[Not a valid template]↑ 為建置海嘯預警系統,中央氣象局與台電合作,在頭城外海埋設海底電纜,可爭取十分鐘撤離時間。宜蘭海岸線雖短,對台灣的重要性卻不容小覷。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