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見想想】一本字典的揪心連結——阿富汗與我
二○二一年八月,阿富汗風雲變色,塔利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該國政權,《經典》總編輯王志宏二十年前曾親臨阿富汗與伊朗邊境沙漠中的馬卡基難民營,進行採訪以及協助慈濟基金會的物資發放,彼時現實雖困窘,但仍有微弱希望可追尋。
二○二一年八月,阿富汗風雲變色,塔利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該國政權,《經典》總編輯王志宏二十年前曾親臨阿富汗與伊朗邊境沙漠中的馬卡基難民營,進行採訪以及協助慈濟基金會的物資發放,彼時現實雖困窘,但仍有微弱希望可追尋。
攝影因為多了必須親臨現場,往往易受限於被拍攝主題與環境的變數,因此比起其他文字或繪畫媒介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當然「不知迷路為花開」也是這個媒介的迷人處,但對於能否滿足原先的企圖,那可又是另一回事了。
位於喀喇崑崙山脈和崑崙山脈之間、海拔約五千公尺的阿克賽欽,是中印邊界西段的一個爭議地區。我的新疆初行始於九○年代。年輕的我,雖曾旅行過的北非國家,因此對伊斯蘭世界尚不至過於陌生,但新疆沙漠與綠洲裡的語言、膚色甚至宗教習俗皆迥異的維吾爾族,如同進入另一個國度。
每回看到蝶舞總是輕易地重拾四十餘年前的記憶:當時的國中暑假作業有規定蝴蝶標本的製作,我是如何認真對待。少年時捕蝶的記憶雖被壓抑,但往後工作中任何相關蝴蝶的報導,應是代償作用吧,編輯起來總是格外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