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298期精彩內容
草鴞萌樣迷人,但生存空間隱密、活動範圍大,一般人難以看見,更別說認識、了解牠們,而在這當下,牠們已瀕臨在台灣「鴞」失。保育野外瀕危物種,總是從一些人的一腔熱血啟動,再透過科學進步與教育推廣,邀集更多人站在同一陣線努力。國際鳥盟推估草鴞平均壽命為6.1年,但台灣因數量稀少、監測不易,目前仍難以評估。
第298期2023.05
草鴞萌樣迷人,但生存空間隱密、活動範圍大,一般人難以看見,更別說認識、了解牠們,而在這當下,牠們已瀕臨在台灣「鴞」失。保育野外瀕危物種,總是從一些人的一腔熱血啟動,再透過科學進步與教育推廣,邀集更多人站在同一陣線努力。國際鳥盟推估草鴞平均壽命為6.1年,但台灣因數量稀少、監測不易,目前仍難以評估。
草鴞是台灣特有亞種,也是台灣唯一住在草原上的貓頭鷹,牠們白天躲藏的位置隱密,夜間活動範圍也難以捉摸。牠們因僅能在草原繁殖,在現代化社會,每一寸棲地都難得珍貴,也是保育工作的艱鉅挑戰。
來自法國的能源企業家,期望打造一個綠氫新世界,受限於技術之故,氫能曾是昂貴而遙不可及的夢想,這名懷抱遠見與抱負的能源先驅,將其化為可能,從西班牙起步,他遊走四方,串聯上中下游產業鏈。為了擴大氫能版圖,他決定遠赴撒哈拉沙漠尋找盟友。
位處地震帶的台灣,地熱資源豐富,卻因過去地熱電廠的失敗案例,發展足足停滯二十年。直到二○二一年,宜蘭清水地熱園區商轉,地熱能再次被重視,不過,地熱開發仍困難重重,台灣究竟能否抓住這塊地下綠金?
超過十五年,台灣西部最大規模的南科考古發掘還在進行中。三寶埤最新出土生態遺留,獸骨中鹿骸占77%,來自遠古,台灣梅花鹿(特有亞種)與人類共生於山丘平原間,被食肉被謀皮(荷屬時代一年十五萬張),一九六九年曾絕跡……
荷蘭植物學家塞巴一七三一年受委託為其收藏的標本繪製插圖,其中包含來自福爾摩沙、被稱為「大員惡魔」的穿山甲。這種神祕又奇特的生物,吸引了當時來到台灣的各方人士,從圖文紀錄、標本蒐集到豢養觀察,一步步認識牠們,然而,由於華人過去有食用穿山甲肉、將鱗甲入藥的傳統,導致現今多種穿山甲均被列為瀕危物種,急需提高公眾意識。
無國界醫生組織救難船在地中海上來回搜救,在世界最危險的水域間一次次救起被迫逃亡的非法移民,但有更多人被發現死在船底或葬身大海,包括孕婦幼兒;很多倖存者受虐受暴或被性侵。圖中為八艘救難船中的Aquarius,二○一八年一月救援橡皮艇上九十九人,然失蹤人數不明。